民報,還是百姓那些小事,呂家一開始覺得沒什麼意思,但畢竟是國師置辦的産業送來的,自己不看,也不能不上報,告訴了老相公後,呂老相公這一看就著迷了,他們自然就好奇了,等呂老相公憤憤不平的放下報紙,他們拿來一看,一時間逗樂了,這才急忙差人到報社下訂單。
不過呂家可是姑蘇最大的世家,加上僕人丫鬟,足有千人之多,這還只是姑蘇呂坊一處,在周邊還有不少莊園,分家呢。
故此這二十份的確是少得可憐了。但以當今國情,僕人丫鬟自然是沒資格的,甚至一些偏房都要等主家看完才能接手,故此董策是很滿意。
“明天整個姑蘇需要一千二百份,雖然量不大,但才開始,過不了多久應該還會翻幾番,裝置要多準備幾套,方便壞了隨時頂上,翌日找人維修,人我會從學子廟調來,到時候你來安排。”董策跟報社社主說完,便出門騎馬離開了。
翌日的民報多了一張,而且是整張的名人事跡,還是主要說太祖與賢王的,多是講述他們遇到困難時候的心境,與賢王論起太祖憂國憂民情況,還有許多戰爭場面的描寫,關於那些一路跟隨的輔佐大臣們,將領們,一概不提!
這可把那幫老家夥恨得呀,身子骨還硬朗的,直接就想找賢王論論了,昨兒個都說到這份上了,你這家夥腦袋怎麼就不開竅啊?
但不等他們行動,賢王派的人就找來了,告訴他們安心等,馬上有人上府採訪了。
這人老了,就喜歡回憶,談談曾經的光輝事跡,民報的出現讓他們有了一個傾述的大舞臺,自然就想趁著沒死前,也跟賢王一樣,傳點名聲出來。
董策的效率就沒有慢的時候,早上在賢王府待了半個時辰,立即就去了呂坊,這可把呂家人嚇了一跳。
“都別圍著,該幹什麼就去幹,國師是來採訪老太爺的,哎呀你們這幫丫頭沒聽到嗎?怎麼你們這幫臭小子也來湊熱鬧,去去去,都滾回去讀書。”
說話的,乃是如今的姑蘇府令,呂進庸的二哥,也就是呂簫簫的二伯呂進德,四十左右,氣度威嚴,但即使如此,面對董策還得小心翼翼的!
不過呂家的年輕人可真沒規矩了,聽說國師來了,就堵在大道上圍著董策唧唧喳喳的問個沒完。
“國師記不記得我啊?我是簫簫親姐姐!在藝苑我們見過的!”
“國師啊,您是不是來採訪太爺爺的?我剛看了今天的日報,不是說太祖攻進洛陽後太爺爺就會宣讀新法嗎,可我沒看到啊?是不是漏了?”
“哎呀,國師和賢王豈會不知道,不寫是因為這個個人事跡,賢王與國師也是敬重太祖才故意為之,變現兩人事跡,你這榆木腦袋自然看不明白,我是不是很聰明呀國師?小女子呂月季,與素姐姐交情甚好,國師可莫要忘記哦!”
“啊國師,我……”
呂進德不由怒了,不等這小子說完,一聲令下,讓那些丫鬟僕人把自家公子娘子全部拉走,這才讓董策走出來。
“有勞呂府令。”董策苦笑道。
“國師哪裡話,都是這幫小子,平日裡管教少了,沒規沒距的,讓國師見笑了。”呂進德說完,讓開身子道:“老太爺已經得知了,正在堂內恭候國師呢,請。”
董策點點頭,沒有多禮,畢竟他雖不在朝,卻仍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師,區區地方四品府令,如果他還客氣,這不僅沒有讓人感到他和藹,反而是打臉!
官場自有官場的規矩,國師雖然不在官場,卻勝於官場中人,誰讓他能直達天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