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曹洛蓉對於這些幼兒試題的確看不上眼,雖然她和柳素起了爭執,但最後還是她勝出了,原因也很簡單,那便是答題的是她,之後考科舉的也是她,與柳素沒關系,你若是有不同理解,那自己考取!
不過等曹洛蓉看了後面的題目時,瞬間懵了!
“該死的邪魅眼,這考的是什麼啊?”
“算術啊。”柳素看了一眼後笑道。
“我知道,但這未免也太複雜了點吧。”曹洛蓉皺眉道。
“董公子的算術法比以前的演算法更簡單,聽說還有一套口訣,不如去問問他!”
“我看算了!”讓曹洛蓉去向董策討教,那比不喝酒更難受。
可是等曹洛蓉跳過算術,看到後面的題目時,又懵了,因為這已經超過了她的知識範疇,涉及到了政治與經濟、文化等等,這些她根本沒研究過,又哪裡能答得上來啊!
董策寫的方案裡,試題格式將科舉的題目細分化和簡易化,或許一開始並不會讓當今才子感覺有多難,可是逐步加深後,絕對會讓所有人頭疼!
帖經、雜文、經義、墨義,這些對於熟讀聖賢書的曹洛蓉的確不難,畢竟等於是儒學中的填空題、簡答題、作文與讀後感一類,然而“策問”便要對現在國家的經濟發展,政治情況,古今文化等知識要有一定了解,加之,還有他提出的數學,也會讓一些不懂算術的家夥頭疼。
除此之外,董策還打算等他這邊的天文和地理教材準備好後,也要想辦法加到科舉裡!
至於太平經,這個目前完全可以忽略了。
太平道出的縣試與府試的題,董策看了,說不上簡單,但很容易破解,目前只能圖個新鮮,待學子都讀過幾遍太平經後,解答起來便能信手拈來,不過這也附合了太平道的心思,只要“太平”二字能長存學子內心,對他們而言便足夠了!
如今所有試題都是在摸索,但還是以儒學為重,若全部加起來滿分是一百,那儒學則佔據九十。
其實董策最初在計劃書裡,表明了儒學佔據六成即可,可結果還是被變更了。
董策實在不知那幫老學究哪來的自信,雖說四書五經對董策而言的確難如登天,但對當今的學子而言卻不是多麼高深,真正困難的是後來演變的截搭題,八股文,朱子理學等等,雖然這樣的考題更難,讓學子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專研,但不可否認的是,科舉在這樣的發展中道路只會是越走越窄!
後世足矣證明,百家爭鳴才是最有利的。
不過對封建社會而言,儒學的確有可取之處,最方便帝王統治。
而目前,感覺頭疼的曹洛蓉在無奈之下,只能找上董策了!
“策問你不用太在意,那是鄉試的考題,如今朝廷還沒有決定採用,目前你只管複習院試的即可。”
董策也沒想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句話,被那幫老學究發揮的淋漓盡致,居然要撤銷董策提出的策問,明顯是不許學子討論國事,可是考科舉是要當官的啊,可以說,政治與經濟才是重中之重,而非說句“之乎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