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友這幾天忒高興,因為他嚐到了為官以來最大的甜頭:老百姓開始感謝他這位父母官了。
作為一位父母官,最大的願望就是你治下的百姓覺得你好,把你視為天,視為地,視為一個可以避風的港灣。
一直以來,唐明友對於他治下的這些子民,都是採取仁心仁術,生怕有人因不滿現狀而造反。
就比如說他千方百計招安饅頭山、臥龍山和桃花山的土匪。並且經過不懈努力,成功收編了其中兩股最大的土匪武裝:饅頭山楊彪和臥龍山彭一虎。
至於桃花山的謝婉瑩,不是自己與她有那種瓜葛關係,恐怕也一樣如願以償了。
收編土匪武裝與他的仁政有什麼關係?其實關係大著呢!
老百姓要安居樂業,就必然要根治匪患;將土匪收編了,自然也就沒有匪患了!這是很淺顯的道理!
當然,要真正獲得老百姓擁戴並不容易,不僅要施仁政,還要碰上好運氣。所謂官運亨通,就是指的這個意思。
唐明友知道,自己原先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並不咋地,不然的話當日軍進攻壽縣城時,他苦口婆心要老百姓轉移出城,說破了嘴皮子,其響應者卻寥寥。
日軍破城後,藉著搜查抵抗分子的因由,大肆屠殺手無寸鐵的無辜老百姓。據估算,死在鬼子刀槍下的無辜老百姓達一千多人。
一個小小的縣城,死了這麼多人,這不是駭人聽聞嗎!?
就這樣,老百姓開始相信他們的父母官了。轉移出城的人對唐明友千謝萬謝,感謝唐縣長救了他們的命,不然,他們也有可能遭日軍毒手!
而沒轉移出城的老百姓也感謝唐明友,說如果當時他們聽了縣長大人的話,轉移了出去,至少他們的親人是不會遭到日軍屠戮的。
只這一件事,唐明友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著實提升了不少!
日軍聯隊長中村右一招撫唐明友和陳布林的事也曝光了。
面對日軍的招撫,唐明友的態度非常鮮明。有見證者證實,唐明友當時聽後,冷笑一聲,說:
“呸!這個強盜虧他還說得出口?要我們給他做事,共建什麼大東亞共榮?他殺了我們那麼多的同胞,燒了我們那麼多的房子,搶了我們那麼多的財物,這個賬我還沒找他算呢!要我們給他做事,做夢!”
見證者說,這是唐明友當時說的原話,大義凜然,鏗鏘有力,旗幟鮮明!拿現在的話來說,那就是霸氣!
此事一公開,人人翹起大拇指稱讚,唐明友的威望“噌”地一下就上去了。
唐明友不僅如此說,還如此做。
唐明友將縣政府和縣警署遷往史家樓,而不是像有些縣長那樣望風披靡,或者乾脆投降日本人。
唐明友讓陳布林將困於八公山的保一團秘密轉移至史家山,加上陳布林手下的警察,他和陳布林就指揮這些隊伍與日軍展開周旋。
日軍聯隊長中村右一見招撫不成,惱羞成怒,改為搜剿。為了儘快完成對佔領區的統治,他們實行堡壘政策,即在一個範圍內建一碉堡,碉堡內駐紮日本兵和漢奸隊,以此來統治老百姓。
然而日軍的這種殘暴統治遭到了中國武裝的不斷打擊。
那個時候,唐明友和陳布林在壽西北和壽西南,羅宋在壽東北和壽東,白行之在壽南,不斷打擊敵人,令敵人每天如坐針氈,惶惶不安!
尤其是羅宋,時不時的還潛進城,搞得中村右一寢食難安。
由於日軍兵力有限,中村右一對唐明友他們是既恨又怕。日軍所建的碉堡僅在縣城郊區,稍遠一點就不敢建了。
由此,李品仙鑑於唐明友和陳布林的表現,日軍撤出城去的當天,即將唐明友攢升為行署知事相當於副專員)兼壽縣縣長,陳布林為壽縣民政局長兼警察署長後來又改為壽縣民政局長兼自衛軍總指揮)。
根據群眾的呼聲,唐明友決定公開審判漢奸頭子偽維持會長肖中存,偽商會會長冷小飛,偽治安隊隊長潘有才。
鑑於潘有才已被羅宋處決,唐明友決定將肖中存、冷小飛公開審判,繩之以法,並昭告天下。
公審大會佈置在縣城內的十字街口的孔廟前。
大家知道,壽縣古城四座門:東為賓陽門,南為通淝門,西為定湖門,北為靖淮門。
城中用“十”字劃分四城,即東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十字街口即為全城的中心。
十字街口店鋪林立,是商業中心。離十字街不遠有兩座古老建築,分別是孔廟和春華醫院。
孔廟前原有一個露天戲臺,本來是逢年過節或孔子誕辰紀念活動供民間團體演戲娛樂的場所,是個十分熱鬧的地方。公審大會就設在孔廟前,這個露天戲臺成了公審時的主席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