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曼看了一下表,對柯巖說:“我去集合隊伍,你隨後過來。”
柯巖點點頭:“讓部隊做好群眾工作,該還的還,被損壞了一定要賠償。”
“知道了!"柳曼快速走出營部。
柳曼走後,柯巖拿出作戰地圖,很快確定了行軍路線。
十分鐘後,他帶著通訊員小齊離開了營部。
臨走時,他對房東大爺說:“大爺,我們臨時出去執行任務,走得匆忙,我們有什麼做得不周到的地方,還請多多原諒!"
房東大爺說:“看你說的。你們新四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是真正的文明之師,正義之師!”
隊伍集合在村東的曬穀場上。
柯巖並不急於往村東去。他到部隊住的幾戶農家裡,逐一檢查了一番。見門板上好,稻草捆好,院子裡也打算乾淨,心中甚是滿意。
他揭開水缸一看,不由皺起了眉頭:水缸裡沒有水。
也許確實是時間太緊,抑或是夜色太晚,沒有挑滿水缸情有可原!
不!不可原諒!
這說明部隊還沒養成習慣,紅軍的優良傳統他們繼承得還不夠,更不用說是發揚光大了。
穿越前,他從高中起一直到大學,每年學校都要組織他們到解放軍駐軍部隊裡實習一個月的時間,與解放軍叔叔們同吃同睡同訓練。他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現在,他把這個傳統帶到了抗日的戰場上,帶到屬於自己管理的部隊裡。他決心要做得更好!
這樣想著,他來到了村東頭。
一百多人的部隊靜靜地站在月色下,值星連長向他報告:
“報告營長,部隊集合完畢,請指示!”
柯巖站在隊前,面對戰士們敬了個軍禮,說了聲:
“稍息!"
他宣佈了部隊行動計劃,強調了行軍紀律:部隊晝夜兼程,二十四小時後準時到達觀音嶺下。
一百幾十裡的路程,一天一晚的時間必須走完。
這是鐵的紀律!
戰士們在心裡默默地計算著。
柯巖最後講了水缸的事。
隊伍裡鴉雀無聲。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1安徽一些地方的老人喜歡把水田叫做“湖”。為什麼會這樣,現在也無法考證了。
喜歡李三古堆請大家收藏:()李三古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