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三連在連長關大刀的帶領下,從獨立團團部造甲店先期出發了。
三連是在原八團一營一連一排的基礎上擴編而來。
也即是說,這個連有三分之一是紅軍老底子,三分之一是新四軍剛組建時入伍的戰士,三分之一是獨立團組編時吸納的新兵。
連長關大刀,真名叫關勝,與水滸傳裡的一百單八將的大刀關勝同名。
水滸傳裡的關勝,是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大刀,在梁山好漢中排名第五。
關勝位居馬軍五虎將第一位,上應天勇星,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傳說是三國名將關羽的後代,精通兵法,慣使一口青龍偃月刀。
關勝原是蒲東巡檢,因梁山攻打bj,被宣贊推薦給蔡京,領兵攻打梁山以解bj之圍,曾力戰林沖、秦明兩人。
宋江看關勝勇武,遂愛惜其才,恐怕陣中傷害到關勝,於是命收兵罷戰。
之後吳用安排呼延灼詐降,引關勝兵馬進入宋江大寨,關勝被撓鉤拖下馬鞍活捉。
關勝感受到宋江的仁德與義氣,便歸順了梁山。
而據我們的這個關勝自己講,他的祖上就是宋朝大刀關勝的後代,而大刀關勝又是三國關羽的後代。
他原名不叫關勝,而叫關有勝。為什麼要在中間加個“有”字呢?據說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古訓中有後代不可沿用祖宗的名字-說;其二是他們關姓家族是用字來排輩,而關大刀是“有"字輩。
但是到後來,左鄰右舍仰慕水滸裡的大刀關勝,就把關有勝直接呼做關勝。
這或許有種調侃的味道也說不清。
水滸裡的大刀關勝是山西人,三國裡的關羽也是山西人,但是我們這位關勝不是。
我們這位關勝是河南飛虎山地區人,十七歲時參加的紅軍,到現在二十三歲,已是身經百戰的老兵了。
但是我們這位關勝卻硬說他是關羽和關勝的後代,說雖然不是同一地人,但他的祖籍原就在山西,之所以到河南來,是某朝某代遷徙的結果。
關於關勝是不是關羽和關勝的後代,人們並不會去計較。人們把他視為關羽和關勝的後代,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們的這位關勝也喜歡使一口大刀。久而久之,人們就直接呼他關大刀。
當然,我們的這位關勝使的並不是青龍偃月刀,而是那種刀把不是很長,刀口很薄刀背很厚的那種大砍刀1
有人考證,水滸裡的大刀關勝純粹是個虛構的人物,與三國裡的關羽同宗是扯蛋。
可我們的這位關勝,恐怕是沒有任何人想去考證了。因為他的名聲遠沒有水滸裡的大刀關勝大唄!
“關大刀,你準備怎樣安排行軍序列呢?”臨出發前,倪玉霞喊著關勝的綽號問。
“報告營長,我們的行軍序列是一二三排,我和副連長在一排的後面。指導員在三排的前面。”關大刀立正高聲回答。
在飛虎山的紅軍隊伍裡,抑或在新四軍八團,關大刀最佩服的人就是倪玉霞。
倪玉霞雖是一個女性,但她的勇武剛強,她的精湛武藝,在他看來,可入翹楚之列。
比如說倪玉霞的“雙手平端重機槍",“單手生擒焦仲禮”,一般人很難做到。這讓他佩服得是五體投地。
然而此時關勝的回答,倪玉霞聽後並不滿意。她問:“一排的前面呢?”
“一排的前面?”關大刀突然被問住,“沒有哇!”
副營長張振飛一看關大刀回答不上來,著急地擠著眼睛。
見關大刀還是一副茫然的樣子,就點撥他:“營長的意思是一排的前面要派一個尖刀班,遇到突發情況可以從容應對!”
“尖刀班?”關大刀確實沒有想到過。
這也不奇怪!關大刀雖然是個老兵,但作為指揮員,還是近些年裡的事。就是他這個連長,也是重組獨立團才就任的。
因此上,說他身經百戰絕對沒有錯,但要說他指揮有方,那就有點過高了。
關大刀沒有派尖兵,這讓倪玉霞對關大刀有點不放心。
張振飛副營長見狀,就請示倪玉霞說:“營長,不如我蹲在三連。”
倪玉霞想了想,就點頭答應了。
張振飛是紅小鬼出身,是比關大刀還要年小參加革命的紅小鬼。不過他很早就做過指揮員。從班長、排長、連長,做到現在的副營長。
更為主要的是,他很早就曾是柯川團長的警衛員。他跟著柯團長,耳濡目染,他於指揮方面比別人多了些理性的認識。
所以,有他坐鎮三連,倪玉霞可高枕無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