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座,保二團去了平山村,這城東的力量增強了,城西的是不是也得加強?”參謀長宋國中說。
“保二團並沒有多少戰鬥力。你想啊,楊彪既然是日本特務,他會好好地訓練中國的部隊?!”史保國輕蔑地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說的也是!”宋國中笑了。
“不過,城西的力量確實需要加強。”史保國盯住地圖沉思起來,“這樣吧,讓城南的特務營抽出一個連去增援西門。”
“好嘞!”宋國中趕忙往城南打電話。
“嚕嚕嚕!"宋國中撥通了城南的電話。
“田營長嗎?團座命令你營抽出一個連去增援西門。"宋國中對著話筒喊。
“現在?”電話裡傳來田成功的聲音。
“自然是現在,立刻,馬上!”史保國搶過宋國中手中的話筒,吼道,“田成功,不要以為你們那兒太平無事哈,你給我聽著,日寇馬上會圍城,你要給我守住南門,明白嗎?"
“明白!團座!”田成功在電話那頭響亮地回答。
卻說趙啟剛出了指揮部,騎上馬帶了幾個衛士就往東城跑。因為保二團被繳械後就羈押在東城。
漆黑的夜,漆黑的天空,這座不大的城市死一般沉寂。昏黃的路燈照著昏黃的街道,讓人心裡感覺著涼颼颼的。
而這種沉寂讓趙啟剛心裡很不安。因為按照計劃,老百姓今晚必須全部撤出城去,撤往南部山區。可老百姓卻不願撤離。除了他們不願背井離鄉,顛沛流離外,很重要的一條,是他們仿效老祖宗的做法,認為不需要撤離。
眾所周知,壽州縣城歷史上常遭水患,最嚴重的年份,大水圍城數日,水位距城垛僅尺許1。但人們很少撤城。現今,老百姓認為,日本人再厲害,也不會比洪水更厲害。
而這種沉寂,便是老百姓不願撤離的最好證明。
趙啟剛在一座高大門樓下下了馬,將韁繩拋於衛士,就“噔噔噔”快步上了臺階。
值班的衛士見是副團長來了,趕緊持槍肅立。
“有什麼情況嗎?”趙啟剛問。
“報告副團長,一切正常。”衛士趕緊回答。
“你去把保二團的參謀長曹日金叫來。"趙啟剛吩咐。
“就他一個人嗎?"衛士問。
“對!就他一個人。”趙啟剛答。
“是!”衛士進去了。
原來,這是壽州城裡一家大財主的宅第,中日戰爭開始後,這個大財主一家躲到安慶去了。保二團被繳械後,即被解送到這座大宅第裡關押。
幾分鐘的時間,衛士押著曹日金到來。
曹日金一見趙啟剛,非常恐慌。
他們之間是認識的。日寇犯壽前,史保國曾召開一系列的軍事會議,凡是駐壽武裝力量的指揮官均須參加。保二團也不例外。
當然,這些軍事會議,有時是軍事主官參加,有時也有參謀長參加。而楊彪總是隨心所欲,他不願參加時就讓他這個參謀長代替。
但不管是那個級別的軍事會議,趙啟剛都一定到場,並且主持會議的時間極多。因此上,他和趙啟剛之間就相當熟悉的了。
趙啟剛一見曹日金慌張的模樣,知道他沒有從楊彪的陰影下走出來,便馬上安慰他。
“老曹哇,你們經過甄別,已經解禁了。"趙啟剛儘量用平和的語氣說。
曹日金乍一聽,懷疑地看著趙啟剛。
“真的!”趙啟剛肯定地說。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1據文獻記載,明朝時壽州城遭遇大洪水12次,其中“決城”3次,分別為永樂七年(1409年)、正統二年(1437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清朝時,遭遇大洪水20次,其中順治六年(1649年)最為危急,“大水圍城,不及垛口尺許”,而城池終得保全。民國時的1931年夏季,陰雨連綿,淮淝暴漲,在北門城牆上可伸手洗衣。
喜歡李三古堆請大家收藏:()李三古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