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看看中村右一派往瓦埠湖的部隊。
這支部隊人數與鬼塚大隊差不多,八九百人而已,也是一個大隊的規模1。
根據資料,抗戰初期,日軍的一個標準的步兵中隊為181人,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有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訊員;3個54人的小隊,共181人。
一箇中隊配有步槍139支,輕機槍9挺,擲彈筒9具。有時會加強24挺重機槍甚至12門90迫擊炮或九二步兵炮由大隊拆解支援到中隊)。
一個大隊有三到四個中隊不等,有時因戰鬥任務的需要,會增加一些中隊。所以一般一個大隊為六七百人或八九百人。
但是,中村右一的這支部隊屬於海軍陸戰隊,情況應該稍有不同。
這個大隊的大隊長叫豬口聖明。
這名字有點怪。
也是哈,說到日本人的姓名,總覺得有些怪怪的。
中國有百家姓,趙錢孫李……兩個字以上的姓佔少數。而日本人的姓氏似乎都很怪,比如土肥原,比如山本,藤野等等。
怪就怪在這些姓氏都與某些物象有關,比如山木,山本,山田,就有山這種物象;再比如松本,松木,松田,就有松樹這種物象。
這還不算,還有更奇怪的,比如上面說到的豬口聖明,按照日本的姓名分法,豬口是姓,聖明是名。
現如今在網上,我們常常看到中國網友們收集的各種奇怪的日本姓名,或是調侃,或是娛樂。“我孫子智美”、“肛門強”、“我妻真二”、“豬鼻千尋”、“龜頭直樹”等等。
這就不僅奇怪,簡直是奇葩了!
為何日本人的名字如此奇葩?到底這些人的父母是怎麼取名的?
如果要了解一個國家的姓氏文化,我們必須要從這個國家的歷史去尋找原因。
日本在彌生時代與中國秦漢同時)時,文明程度還很低,人們只有名,而沒有姓。
直到公元4世紀,大和國建立了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專制政權,才從原始狀態中走出來。此時中國文化開始影響日本,姓氏制度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日本。
當時日本統治者為了“別貴賤”,建立階級統治,於是給貴族們“賜”了姓。
根據記載:“氏名是根據該氏族在朝廷中擔任的職務或該氏族居住、管轄的地方命名的。例如,在朝廷中主管祭祀的部門叫忌部,管理忌部的氏族便稱為忌部氏,而出雲氏、近江氏則是統治出雲、近江地方的氏族。日本古代的‘姓’是賜與氏的稱號,以表示該氏的社會政治地位。姓有幾十種,它類似爵位,是世襲的。各姓之間等級分明。例如:臣、連、君、直等。”2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天皇,從古至今都沒有姓,而只有名。而且皇室成員取名字,男的必須有“仁”字,女孩則是有“子”字。諸如我們熟悉的“裕仁”、“德仁”、“愛子”等等。
這是因為日本人認為,天皇是天照大神在人間的象徵,不需要使用世間的姓。
此外,皇室成員還會以“某某宮”作為稱呼,像南京大屠殺元兇之一的朝香宮鳩彥就是如此。天皇的內親王公主)出嫁後,則會隨夫姓。
由於古代皇帝一般妻妾眾多,天皇的子孫也日益增加。為了節省皇室開支,一些遠房親戚就被天皇下放到地方,並賜予了姓,成為國家的貴族。像“源氏”、“平氏”、“橘氏”、“藤原氏”等等。其中源氏和平氏是平安時代日本著名的貴族世家。
而貴族同樣也會出現大量的旁系子孫,由此一些姓誕生了很多分支。以“藤原氏”為例,他們就分出了“近藤”、“伊藤”、“遠藤”、“加藤”等等我們熟悉的姓氏。
在古代時期只有貴族和武士才能擁有姓氏,因此總體來看,古代的日本姓名還是很正常的。像德川、織田、上杉、阿倍、吉備等等。
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了近代化改革,先是封建等級制度被廢除,貴族、武士失去了原來的地位。接著天皇下令,全國的老百姓都可以給自己起姓氏。
儘管得到了允許,可是很多人還不習慣給名字加上姓氏,響應者寥寥無幾。
可國家要進行改革,需要建立現代的戶籍、稅收、兵役等等制度,而有了姓氏才能更好地管理。
可以想象假如民眾都沒有姓,就會出現n多的大郎、次郎,從而給管理帶來混亂。
於是在1875年,日本頒佈了《平民苗字必稱令》,規定“凡國民,必須取姓”,強制推行。
當時日本九成以上的人都是平民,都有名無姓。更要命的是,當時明治維新剛起步,這些人又幾乎都沒文化,識字率非常低。為了完成登記任務,只能隨意取姓,這樣一來,一些奇葩姓氏就此出現了。
有的人看到什麼就以什麼為姓,比如住在山區,就有“山下”、“山田”等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