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昇起來的時候,倪玉霞對範西曼說:“小范同志,你和你的夥伴們由馮玉同志帶著,就呆在此處,我和文生去買點吃的。”
範西曼答應著,看了陽韓和王建明常梓萱一眼。
三人也正在看她。
範西曼就說:“大姐,如果有什麼行動的話,請一定要帶上我們。”
“想什麼呢?我們是一個整體,有什麼行動大家一起來。”倪玉霞嚴肅地說。
範西曼就不作聲了。
倪玉霞和章文生沿著河堤走上了大道。按照大嫂指示的方向,他們往燕灣何家走。
沿途春意盎然,春風在河灣裡跑來跑去,恣意妄為。
可是大道上卻不見一個人影,現在正是農桑繁忙季節,田疇裡也不見一個人影。
但這種反常情況是顯而易見的,它與日本人有關。日本人一來,老百姓“跑反”1走了。像大嫂那種待在家的人並不多的。
他們順著大道一直往前走。走了上十里路,才見一片烏鴉鴉的屋子橫在天空之下。
這片屋子建在對岸河邊。有一座石橋連線河的兩岸。那是座三洞拱形石橋。
漸漸地走近了,才見石橋上設有日軍哨卡,不過人數不多,只有兩個哨兵。
走近前去,哨兵攔住,用半生不熟的中國話問道:
“你的,什麼的幹活?”
“我的,這個鎮子上人,從孃家回來。”倪玉霞連說帶比劃。
哨兵問章文生:“他的什麼的幹活?”
“哦,他是我兒子,跟我到他姥姥家。”倪玉霞說。
原來他們又改了妝,恢復母子的打扮。
哨兵沒再說什麼,收起槍來,頭一擺,說:“過去。”
倆人進了鎮子。
這是一個很大的鎮子,叫何家鎮,有條十字街,臨街有很多店鋪。
倆人看去,這些店鋪名稱很特別,都是以姓輔以數字命名。比如“何老三雜貨鋪”、“何老五茶鋪”、“何十八鐵匠鋪”、甚至還看到“何卅木材鋪”。
進了鎮子,走過一家家店鋪,來到十字街口,這裡變得明顯地熱鬧起來,除了店鋪,竟然還有擺地攤的。
倪玉霞問一老闆:“掌櫃的,路上並沒什麼行人,何以街面上這麼熱鬧?”
老闆見她是位五十多歲年紀的大嬸,就回答她:“日本人鬧的!日本人一來,老百姓都跑光了。我們何家鎮很特別,店鋪多,跑了一半,留下一半,而留下來的多是照看鋪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哦!……”倪玉霞點著頭。
老闆是個健談的人。也許幾天的封鎖,老闆一直沒找著人說話,如今見有物件,就“叨叨叨”地說起來了。
“日本人一來,大傢伙都躲到屋子裡,不敢出去。後來日本人找了我的三叔公,他是族長,要我們出來做買賣,恢復正常秩序。”老闆說。
老闆又問倪玉霞:“這位大嫂,何家鎮三千人煙,大是大,但你不是這裡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到鎮上來做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