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宋看去,紅軍的駐地是山中的一個小集鎮,中間有一條東西貫通的鵝卵石鋪就的街道。
紅軍和鎮裡的老百姓住在一起,看起來很和諧。因為他從老百姓的臉上看出來。
“馬大爺,您到放羊哈!”不寬的街面,一位老人驅趕著一群羊正走著,秦政委趕上前與趕羊人打招呼。
“嗬,是秦政委呀!您好哇!有一陣子沒見了哈!”馬大爺似乎與秦政委很熟悉。他們說話隨便,毫無拘束、生分!
“是啊,是啊,我到接柯隊長。”秦少敏說著指了大少爺一下,“哎,馬大爺,這位就是新來的柯隊長。”
“哦!柯隊長好!”馬大爺打著招呼。
“大爺好!”大少爺忙回答。
隊部設在鎮子的中心,臨街的一幢大房子裡,有十幾級石階上去。大門口有一對大石獅,呲牙咧嘴,讓人看了心裡發毛。
他們在隊部住了下來。
這一晚沒有事。聽秦政委吩咐,他和大少爺旅途勞頓,需要歇息。
然而住下來後,大少爺嚴肅地給他上了一課!上課時間足足一個小時。
大少爺與他約法三章:
1、現在我們加入的是革命的隊伍,共產黨的隊伍,所以以後要處處跟著共產黨走,不能跟黨有二心!
2、革命隊伍裡都是同志,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要團結身邊同志,做好本職工作,有什麼思想疙瘩解不開直接找他。
3、以後不許喊他大少爺,叫名字,或者叫隊長。
這三條,前兩條可能容易做到,第三條很難做到,因為他喊慣了!
“喊慣了也要改!不改關禁閉!”大少爺喊道。
關禁閉當時他沒弄太明白,但是意思還是知道一點點,那就是懲戒。所以他就一直記在心裡。
羅宋在紅軍部隊裡是管事,即管後勤的,叫事務長。有人說過,職務相當於排長。
自然,羅宋所在的這支部隊叫第三支隊,也叫飛虎山支隊。
一個支隊有多少人,他不清楚,反正他負責的是支隊部的後勤保障,有三十多人,基本上與在考古隊差不多。
羅宋有上級,但不是柯川,而是支隊的後勤部長,這應該是他的頂頭上司。
不過,他在部隊的工作比在考古隊好做得多了。
這並不是說紅軍部隊錢多糧多,而是指它是供給制,每人每天吃、喝多少是固定的量,官兵都一樣。
他只要去後勤部領取就可以了,不必像在考古隊那樣還要自己想法子變出錢來搞生話。
如此,他覺得還是紅軍部隊好。
喜歡李三古堆請大家收藏:()李三古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