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公主問道:“不知公子因何被那老道追殺?”
楊孤鴻道:“此事說來話長,待日後在下再慢慢說給公主聽。”
西夏公主道:“那老道武功甚是了得,幸虧我西夏官兵以亂箭射退。”
楊孤鴻道:“公主救命之恩在下沒齒難忘,倘事後有需在下效勞的地方,在下自然義不容辭。”
西夏公主道:“公子你太客氣了,區區小事,何必掛齒?”
楊孤鴻道:“適才偶然聽得公主撫琴,那琴音清脆動人,流淌婉轉,實在令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
西夏公主道:“公子太過獎了,聽翠兒說公子也精通音律”
楊孤鴻道:“在下之不過略懂皮毛而已,比起公主的高雅,在下真是望塵莫及。”
西夏公主道:“公子實在太謙虛了。”
楊孤鴻道:“請恕在下鬥膽枉言,適才聽公主撫琴,那琴聲當真是優美動聽,但卻隱隱令人感到一種憂鬱的心境,莫非公主有心事。”
西夏公主道:“公子果然是個難得的知音人,一聽便知人心事,佩服!佩服!”
楊孤鴻道:“公主太誇獎在下了,撫琴乃是一種心聲的傾訴,懂琴聲懂音律者,往往將心聲寄託在琴聲當中聊以消遣。”
西夏公主道:“昔日三國時期的周公瑾便以一曲《長河吟》寄託自己壯志未酬的情懷。”
楊孤鴻道:“公主也知悉中土文化?”
西夏公主道:“略懂一點。”
楊孤鴻道:“那三國時期的周公瑾乃是一個精通音樂的大家,當時便有民間流言‘曲有悟,周郎故’。”
西夏公主道:“若是有緣見上週郎一面,那真是此生無憾了,不知公子可會彈奏周公瑾的《長河吟》?”
楊孤鴻道:“曾經彈過,但在下已經有十年沒有彈過琴了,恐怕早已生疏了。”
西夏公主道:“公子可還記得《長河吟》的曲子?”
楊孤鴻道:“那曲子在下倒是還記得的。”
西夏公主道:“勞煩公子替我默出來。”
楊孤鴻道:“在下很樂意為公主效勞。”
西夏公主道:“翠兒,給公子準備筆墨紙硯。”
那翠兒聽到公主吩咐,應聲出了門,不多時便拿了筆墨紙硯進來了。
楊孤鴻當即揮筆將《長河吟》的曲子寫了出來,遞給給翠兒道:“勞煩姑娘交給公主。”
翠兒便接過紙張送了進去,那西夏公主便照著曲譜彈奏起來,楊孤鴻只聽得樂不思蜀。待到彈完完整的一遍,楊孤鴻道:“公主真是天資聰明,看著曲譜竟然便能彈奏得如此流暢,實在讓我大開眼界。”
西夏公主道:“讓公子你見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