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廖主任走開了一些,張明卿壓低了聲音講:“租這麼大的廠房,上百人幹活我都不用另外找地方了。”
這樣看,三千也不會很貴。
張明卿笑著問:“你們這個廠房,最多能租多少年,我們也是要對裡面做改造的,廚房要擴大一些,煙道也要重新做,能不能等一等,我們把相關證件辦下來,再跟你簽訂租約。”
廖主任有些為難:“張老闆,我們開啟門做生意的,不能一直等著你啊,萬一有被人也想租怎麼辦?”
張明卿想了想:“我給你三千的押金,你等我半個月。”
廖主任想了想,大概是這間食堂沒那麼好租,所以點頭同意了。
徐夢卻是興奮的不行,這房子的格局不好,廚房對著外面的大馬路,進出都要經過廚房,以前這樣設計,是因為工人們吃飯要從廠裡進來,但他們不一樣,以後廠區跟這邊是完全隔離的,這邊是一個獨立的廠房。
那麼廚房的方向就要改,以後朝著外面做大廳。
徐夢比劃了一下:“這裡這裡,以後這邊做加工的廚房,這裡做打包車間,靠著馬路這裡做個門店出來,這麼大的地方可勁兒能給咱們折騰。”
國營廠的人都是吃鐵飯碗,不操那份多餘的心。
其實這個地方,改造成餐館餐廳也很好。
等送別了廖主任,張明卿嘖嘖幾聲:“也不知道空了多久了,也不租出去嗎?”
八十年代開始破牆開店,好多廠子都把用不著的地方租出去了。
徐夢說:“我也打聽過了,這地方原來好幾個關系戶都想租,後來都沒談攏,不然咱們也撿不到這個漏了。”
張明卿顯得特別高興,攬著徐夢的肩膀說:“這件事情辦成了,你是個功臣一個,走我請你吃個飯去。”
這件事情一搞定,心裡的那塊石頭就算落下來了一大半。
這一段時間徐夢東跑跑西跑跑的,中間還去了趟區裡表演了小品,選拔賽過後,黃曉瑩有些激動的說:“咱們這個節目上了市裡面的節目了,到時候京市電視臺都要全程播放,咱們是區裡唯一一個非歌舞類的節目,拍在第二個呢。”
也就是大合唱以後。
徐夢雖然表演的很生硬,但她一站上去就是個臺柱子,區裡面好幾個領導都問這是誰。
劉大姐笑著誇黃曉瑩:“真是不錯啊,區裡面好幾個領導都誇你劇本寫得好,你有沒有想過去投稿?”
黃曉瑩一個激靈:“投什麼稿啊。”
劉大姐興致勃勃:“雜志,報紙,豆腐塊文章,我們那個年代很流行投稿的,我年輕時候還寫過不少稿子,賺不少錢呢,你文筆不錯,可以試試。”
黃曉瑩聽了就很感興趣,找劉大姐打聽起投稿的事情來。
黃曉瑩現在只負責炒料,下面還管了六個員工,算是個小主管,有些活兒她也不必親手去做,技術上指導指導就行了,空閑下來的時間也比較的多,有空的時候她會看看書,也會自己寫一點東西,是有過投稿的想法的。
但第一次有人擺上臺面,問她要不要投稿,這還是第一次。
“可以嗎,我也可以投稿嗎?”
“你這孩子,有什麼不好投稿的,回頭我給你幾個雜志和報紙的聯系方式,只是每一家的風格不一樣,你記得不要一稿多投,這家沒給你信兒,你再去投下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