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以寧也很快來到琴行,老闆先給他做了個簡單的員工培訓,其實就是介紹了一下情況,她是自己創業開的琴行和音樂培訓班,是老闆也是老師,還兼店裡的銷售。
說白了,世界是一個巨大的草臺班子,林語的這個小草臺班子麻雀雖小、五髒俱全,一樓是琴行,後面有倉庫和休息間,樓上是音樂教室,全職的老師少,大都是兼職。
姜以寧只做鋼琴助教陪練的話,上課時間並不多,課時費也相對正課更低。
“等你先上幾節陪練課,我再幫你宣傳宣傳。”
林語把琴行的商品手冊和課程單遞給姜以寧,告訴他說:“你要是願意的話,有空的時間可以幫我看店,我按兼職店員給你算工資,賣琴和賣課都有提成。”
姜以寧接過那冊子,聽她繼續道:“那裡還有一臺練習琴,你沒事的時候也可以彈——反正我這裡沒什麼規矩,午飯到了點會讓對面餐館做好了送來,大家一起吃,你沒有忌口吧?”
能再多一份收入,還能隨時練琴,姜以寧求之不得,自是點頭應下。
不一會兒,林語的學生來了,她到樓上的教室上課,姜以寧就在樓下看店。
音樂教室的隔音效果很好,幾乎聽不到什麼噪音,琴行裡靜悄悄的,姜以寧認真地看完手冊,把在售的鋼琴和其他樂器都認了一遍,不自禁便走到那臺練習琴邊,仔細端詳。
和動輒幾十上百萬,乃至千萬級別的名琴相比,這並不是一架多麼好的鋼琴,平價、普通甚至有些老舊,但歲月和常年使用的痕跡讓它顯得莫名親切,姜以寧試著按了幾個音,音質竟也還不錯。
他漂亮修長的手指從琴鍵上滑過,自然而然坐在了鋼琴前,在準備開始彈奏時,又想起另一件事。
那天在面館遇見的女孩說,以為他是網紅博主,姜以寧從前不太關注這些,翟湛英則更是看不起,覺得娛樂圈都是戲子,更遑論網紅圈?
姜以寧倒不認為網紅是什麼下九流,只要靠自己努力賺錢,就沒什麼丟人的。
以往有翟湛英“保護”著不讓他拋頭露面工作,現在他都離婚了,不會再影響對方的商業形象,或許也可以試試看,能不能靠網路賺些外快。
他拿出手機放在旁邊的立式譜架上,開啟攝像頭對準自己和鋼琴,調整了好一陣,總算卡到一個不會露臉、又能拍清楚手部動作的角度。
毋庸置疑,姜以寧是美而自知的,但他從不認為這張臉有什麼特別,再美麗的外表也不過是皮囊,比起單純靠臉來博取關注,他還是更希望別人傾聽他的琴聲。
彈什麼呢?
姜以寧活動了一下指節,指腹輕觸琴鍵,只停頓了幾秒鐘,如同泉水叮咚的輕快樂聲便從他指尖流瀉而出。
是李斯特的《鐘》。
又名《泉水》,根據帕格尼尼的同名小提琴曲改編而成的鋼琴獨奏曲,在簡練的前奏後迅速進入高潮主題段落,用鋼琴的高音區模仿出逼真的清脆鐘鳴,兩個主題交替變奏形成了高難度的華麗樂章,最難的部分以單手快速跳躍四個八度,並不斷出現左右手交替輪奏。
他的節奏越來越快,彈到後來手指都在鏡頭中出現了殘影,卻絲毫沒有出錯。
觸鍵極為精準不說,更難得的是還並沒有炫技的冰冷機械感,曲調輕盈、熱烈活潑,和他現在的心境一樣澎湃而富有激情。
一曲終了,不到四分鐘,姜以寧竟已感覺手指發熱,渾身都活絡起來,有種說不出的暢快。
他想起自己第一次接觸鋼琴,是在四歲那年,不是在什麼富麗堂皇的音樂廳或是宴會廳,而是在異國的街頭。
彼時尚且年輕的克謝尼婭正甜蜜地依偎在年長的丈夫身邊,享受著地中海和煦的暖陽,保姆帶著小姜以寧在附近的廣場玩耍,一陣悅耳的琴聲忽然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衣衫襤褸的街頭藝術家、破舊掉漆的老鋼琴,漫天的白鴿撲朔著翅膀驚起,金色的陽光穿過飄落的羽毛,照在黑白相間的琴鍵上,好似聖光灑落人間。
這麼多年過去,姜以寧早已不記得那首曲子的旋律,但那一瞬間的震撼和動容,便是吸引他愛上鋼琴的起心動念。
自四歲到十九歲,他學琴十五年,結婚後雖彈得少了,卻也從未真正懈怠,到現在彈琴整整二十九年,幾乎跨過他整個人生的長度。
相比之下,和翟湛英那十三年的失敗婚姻,似乎也沒有多麼漫長了。
而未來他還有更多的時間、更多的自由,去找回自己的夢想和曾經錯失的一切。
來日方長,重新開始,一切都還來得及。
姜以寧如釋重負地笑起來,眉眼微彎,存下那段演奏影片,摸索著註冊了一個影片網站的賬號,填了一大堆資料和問題後,總算把影片傳了上去,但卻顯示還在審核中,等了好久都沒發出來。
此時琴行又來了客人要看鋼琴,他只得暫時把這事擱置,放下手機,深呼吸幾口調整狀態,微笑著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