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齊生出生在解放前的四十年代,今年四十有一。
他這個年齡段的老派知識分子,都講究一個榮辱不驚,買雞蛋被副食品商店的售貨員大姐指著鼻子罵,不會和她一般見識,學校領導讓他當科長轉行政崗,也堅辭不受。
但是知識分子也是人,也吃五穀雜糧,在評職稱和做專案這兩種特定情況下,知識分子也會罵娘,也會互相開撕。
首先是評職稱。
職稱不僅和收入待遇掛鉤,而且代表學術生態鏈的地位。
狼吃肉,狗吃屎,職稱差一級,就開不了專案,要不到經費,大學講師碰上二級教授,好像免費玩家碰到氪金土豪玩家,各方面都被全面碾壓。
但凡有點追求的知識分子,從最高階的學部委員,到最低端的助理工程師,評職稱的時候都是刀光劍影,全力施為……什麼狗屁的榮辱不驚,通通見鬼去吧。
學部委員和院士不是職稱,勝似職稱,可以看做職稱的終極進化版。)
其次是做專案。
科研工作者做專案,有時候和將軍帶兵打仗一樣,關鍵的硬仗惡仗拿不下來,以後就很難得到類似的機會。
平常溫文爾雅的高工教授和研究員,做專案做到關鍵時刻,可能就會變成一點就著的火藥桶。
如果像曲軍這樣,做專案的同時還要面對壓力巨大的學術競賽,更是見人就咬,不可理喻。
曲軍批評魯齊生的時候,魯齊生表面上擺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心裡卻把他當成副食品商店賣雞蛋的售貨員大姐,不跟他一般見識。
課題難度太大,壓力太大,負責人雞蛋裡挑骨頭把手下罵一頓,可以理解。
況且,曲軍的用詞語氣並不激烈,以魯齊生修煉四十一年的道行,完全能夠承受。如果能讓專案負責人成功的排解壓力,找到靈感,被罵一頓又有什麼關係?
全當為科學獻身了。
等到曲軍拿出阿貝爾簇橢圓曲線的證明,魯齊生才知道是自己想岔了。
曲軍不是壓力太大,而是完全沒壓力!
攻克了阿貝爾簇的橢圓曲線,就像人民軍隊打贏了三大戰役,不但一舉奠定勝局,而且勝利的程序大大加快,很快就將敵人徹底打敗。
魯齊生真正看到了,一個月內完成證明的希望!
回想曲軍對自己的批評,也不再是雞蛋裡挑骨頭的找茬,而是忠言逆耳利於行的當頭棒喝。
曲軍既然拿出了阿貝爾簇橢圓曲線的證明,說什麼都是對的。
他的進度這麼快,自己的工作沒完成,就跑來催稿,可不是鹹吃蘿蔔淡操心嘛。
魯齊生向曲軍誠懇檢討,對總體把關的重要性認識得不夠深刻,沒有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我這就回去接著審稿,哪怕三天三夜不睡覺,一定要跟上曲軍的進度……
為了第二作者的署名,拼了!
把魯齊生忽悠走了,曲軍悠哉悠哉的出門下樓,繞著家屬院慢跑了幾圈,然後回家坐在書桌前,繼續研究莫德爾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