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逸溫言道:“聽說你去掃樓?去的都是什麼地方?”
沈唯站著道:“就是我們公司附近的寫字樓,我去送資料和名片。”
楊逸問:“效果怎麼樣?”
沈唯沮喪地道:“都讓前臺攔下了,沒讓我進裡面,也見不到他們的負責人。”
楊逸點了點頭,道:“用這種方式鍛煉自己是可以的,但不能用這種方式去談業務。我們的目標是做4a級的廣告公司,精力集中在非凡的超意和高超的客戶服務這一塊。我們的目標客戶是有規模的企業,寫字樓裡大多是小型公司,就算有大公司,基本上是分公司,並不是我們的目標群。”
沈唯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難怪前臺看我的眼光總是怪怪的。謝謝楊老師。”
他鞠了個躬。
待他離開,楊逸對歐秋源道:“看來,你新中舊三代員工沒能融合啊。”
歐秋源道:“你看,怎麼辦?”
楊逸呷了一口面前的茶,道:“讓新來的員工融合進公司的文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一段時間。可是你這樣,什麼都不做,老員工還處在以成敗論英雄的思維,實在不行。”
歐秋源和龐峰都靜靜地聽。
楊逸道:“員工是你的兵,兵們力不能往一處使,你的公司也不會有多大作為。你現在的情況,他們只能算是員工,算不得團隊。只有讓他們有共同的使命感,有共同的目標,在工作中有競爭也能互相幫助,才是一個團隊。”
歐秋源“哎呀”一聲,道:“太複雜了,幹脆你幫我帶一支團隊出來吧。”
龐峰忙道:“也幫我帶一支。”
“你們說得容易,”楊逸笑道:“這可是費心血的事兒了。”
歐秋源道:“我知道你的本事,你肯定能行的。”
楊逸身為恆久的顧問,見了剛才的一幕,確實有糾一糾不正之氣的意思。聽歐秋源提出請求,他也不客氣,擬了章程,道:“每天早會讓他們背誦,不管他們怎麼笑鬧,都不要停。”
歐秋源接過一看,是恆久的願景和日常行為準則。
龐峰伸長脖子看了一會,道:“我也抄一份回去吧。”
楊逸笑道:“亂彈琴。你的願景跟恆久不同,抄了有什麼用?”又對歐秋源道:“日常工作中,要弘揚正氣,多贊揚好人好事,互幫互助,盡量做到公正公平,這樣,你的企業才能走正能量的大道。”
歐秋源想了想,道:“你是說,不以誰簽了單來說話,而以道義說話?”
楊逸點頭道:“你這麼想就對了。像剛才這事,要是我們站在湯曉丹一邊,以後大家都會以誰簽到單誰說話有力量為行為準則。最起碼的公理道義全拋到一邊。”
歐秋源應了聲是,很為自己剛才沒有想明白大是大非而暗中檢討。龐峰卻想到自己公司一向就是以收多少錢回來說話的,不由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其實組建一個團隊,從選團員到團隊成立,有效行動需要做的工作非常之多,可以寫一本二十萬字的專業書籍了。楊逸只不過稍提一些皮毛,以後走到哪一步,做哪一部的事就是了,說太多,歐秋源也吸收不了。
龐峰對楊逸的瞭解卻加深了一層,要說先前請他做諮詢完全出於和歐秋源鬥氣,現在反而真正期待透過他,能讓自己的公司發展壯大。
楊逸回德成後寫了一份調查問卷發給費利亭,列了需要在哪些路段做調查,讓他派人最少做一萬份出來。
費利亭回電話道:“一份一份做啊?”
他覺得不可思議。
楊逸道:“對,每份都要有電話或者手機才作數,我要抽查的。你派員工做吧,實在不行,就請調查公司。”
費利亭頭大如鬥地答應下來。
楊逸又給柳夢瑤電話,約她晚上一起逛街。柳夢瑤接到電話一頭霧水,不知他怎麼了,猶豫了一下,還是接受了他的邀請。
楊逸又跑去前臺,和小陳一陣嘀嘀咕咕。小陳不停地點頭,饒有興趣地道:“行,到時候你請我吃飯啊。”
楊逸道:“完全沒問題,你要吃牛肉麵還是牛肉粿條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