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秋源只好擱下手裡的食物,讓潘玉珠收拾了,端坐著泡起了茶。
楊逸道:“這麼說,雅安這張單拿下來了?”
歐秋源搖頭道:“還沒有。說是他們還要開會投票,讓我們等通知。”
楊逸問:“你說董事會成員參加第二次會談?都有些什麼人?”
如果是平時,歐秋源長袖善舞,用不了半小時肯定和大部份人打成一片,打聽到很多有用的資訊。這次不同,她背了半夜答案,精神上有些不濟,解答策劃書又不是她曾涉足的領域,還沒進門手心就開始冒汗,一心只想著能挺過這一關就不錯,哪敢分心注意其它?
楊逸見她蹙眉沉思,便道:“這家公司是私人企業吧?一般私人公司股東不會太多,怎麼一下子冒出一大堆董事局成員?”
潘玉珠清潔好茶幾,甩著手走進來,插話道:“我聽他們說準備上市,好象這一次産品這麼慎重也跟上市有關,說什麼需要三年盈利,又說打算全國發展。”
如果有上市打算的話,倒也解釋得通。可是這麼一來,就存在變數了。人多口雜,保不齊競爭對手無孔不入,走董事的門路。這樣的話,他們可以拿恆久的策劃書由別的廣告公司操作,而恆久還無可奈何。
歐秋源問:“怎麼,有什麼不好的兆頭嗎?”
楊逸搖了搖頭,道:“我們盡全力做到最好就是了。至於結果,順其自然吧。”
歐秋源本來信心滿滿,瞧楊逸的神情不對,忙問:“出什麼事了?”
楊逸道:“沒有。”轉移話題道:“其它業務員能不能適應新模式?”
在老闆對新業務不甚明瞭的情況下,員工又如何能夠適應呢?現在是真正的青黃不接狀態。楊逸在歐秋源決定改革之前,曾多次提醒,就是清楚必須經過這樣一個過程,才能脫胎換骨。如果堅持不下去,半途而廢,自然以失敗告終。改革是有風險的。
歐秋源道:“沒有聽他們說過。”
楊逸瞅了她一眼,道:“你抽時間多和他們聊聊,聽聽他們的想法。”
該走的已經走了,留下的是認可變革的,這些人是以後的骨幹,怎麼能不籠絡住呢?還像以前一樣天天招業務員,輕輕鬆鬆放人走?培養一個優秀的員工需要花費多少心血她心裡沒個概念麼。
歐秋源抹汗:“我應付方案已經很吃力了……”
“一份耕耘不見得有一分收獲,可是沒有耕耘,哪來的收獲?你最重要的資産是什麼?是優秀的人才,願意把青春和才能貢獻出來與恆久共成長的那些人。”
潘玉珠拍手道:“亦成哥哥說得真好。”
楊逸道:“越是尖端的人才越難招,創意總監半年內能招到已經算是好的了。其它創作團隊也得加把勁才行。美術指導和策劃師在國內招就行,一級城市應該能找到。”
歐秋源道:“小郭已經在招聘網上發布了,聽她說還沒收到應聘信。”
哪有那麼容易,工作地點在永慶人家要過來總得考慮一下。現在,人都往大城市跑,誰願意去三四級城市?恆久如果在燕京,招人容易得多。
說話間,新來的業務員湯曉丹站在門口怯生生叫了一聲:“歐總。”
湯曉丹剛培訓的時候還為前臺沒幫楊逸叫飯盒,誤會他在公司裡沒地位,現在當然清楚他在恆久的份量,猶豫一下,補上一聲:“楊老師。”
歐秋源溫聲道:“有什麼事?進來說吧。”
湯曉丹邁進門,站在門口低聲道:“有一個客戶想做廣告。”
歐秋源不悅道:“有什麼話大聲說,你這樣畏畏縮縮的,到了客戶那裡,只會墜了我們公司的名頭,人家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們公司沒有實力呢。”
歐秋源當了十餘年老闆,威信自然而生,湯曉丹頭垂得更低了。
楊逸道:“過來說吧。”
湯曉丹頭幾乎垂到胸前,眼望腳尖,小步走到沙發邊,雙手緊張地互握,手指指節發白,道:“我剛剛打電話聯系客戶,有一個客戶說要做廣告,讓我過去談。”
現在掃樓改為電話營銷,新人們面對客戶時的膽怯暴露在歐秋源面前,以前業務員們開始去掃樓時有多害怕,她哪裡知道,又哪裡會放在心上?
湯曉丹電話營銷用的是培訓課上學到的知識,磕磕碰碰打了幾天電話,好容易撞大運碰到一個主動約她過去面談,她反而心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