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戰事雖開在邊牆之外, 徵丁、徵糧、發徭役修路等事都要由關內各府州官員主持。楊大人提前接了聖旨, 要往大同監軍, 陝西巡撫之缺改任了戶部右侍郎盧弦,楊榮離開後不久, 這位新巡撫便到了漢中。
盧巡撫身材略有些肥胖,卻行動如風,性情也雷厲風行, 進了陝西後便一刻不停地來漢中參拜周王。
桓禦史與漢中府上下官員將他迎入府城, 一行直接進了周王府。
盧巡撫見禮之後, 便拱手請示:“輔國公李、成國公周等率軍自大同出關,直插草原。因秋日正是草肥馬壯之際, 達虜亦常有進犯之舉, 彼乘馬縱橫邊牆之外, 極易察探到我大軍徵發痕跡。故軍中常欲斂跡行動, 若生火炊食則有炊煙,易露行蹤, 請殿下安排各地供糧官員備下可供大軍潛行時食用的熟糧。”
他是負著聖命而來, 不光巡撫陝西軍民二政, 也要幫著周王擔下供應軍中糧食之責。
也是因漢中富庶、糧産豐足, 擔得起這重任, 若換了陝北諸府,便是給他們個宋時也亦不出漢中這些沃土和繁華水道。
周王輕輕應下。
西北軍中常供煎餅、炒麵、炒米、石子饃一類幹糧,再加些醃菜、肉幹、風雞、魚鯗, 便足供大軍食用。只是領兵的勳戚所用總要更精緻些,更別提還有他二弟齊王這位皇子在——
周王數年不在京,憶起齊王,還是個天真散漫的小少年模樣,意氣風發地跨馬挾弓,頗有其母的將門風采。
他還曾羨慕過二弟那份瀟灑之態,而今他自己踏遍九邊,久駐外省,少年時那點嚮往之意早散盡了,倒是十分欣慰弟弟能有機會踏出邊牆。那道長牆雖然擋住了草原上虜寇侵襲,卻也擋住了朝廷大軍與百姓出關之路,將一片水草豐美的佳地劃給了虜寇。
若還能收回來,若還能收回來……
周王念著那裡能建多少馬場,養軍馬、放牧牛羊……想著想著,不覺就想到一頭牛能犁多少畝地,牛皮可做機器上的傳送帶,綿羊一年可剃幾斤羊毛,紡作多少毛線,又能産多少羊肉和羔羊……
他雖然主管軍事,但在漢中府衙對面住久了,看多了舅兄他們研究百姓生計,也帶得他極熟悉民政上這些事了。
周王意識到自己走神,驀地揚首,收回心思,點頭說道:“本王這便修書致山、陝兩地府州,令各地準備糧秣。至於出關後可用的、不需加熱的吃食,本地倒是多産魚、肉罐頭,籌糧時也可以此代替幹肉之類。”
罐頭不如幹肉輕便、容易運送,可吃著更軟和,易下嚥,不須多飲水。出關後更缺少蔬菜,帶些醃菜罐頭對將官軍士都有好處。
——肉也能做罐頭了?不怕壞了麼?
盧大人很是詫異地問了一句,周王含笑不答,回頭吩咐內侍:“中午把咱們府上的罐頭取來熱一熱,請盧巡撫品嘗——宋先生與府中諸官也在本王府中用膳罷。”
盧弦自然要謝恩,桓淩、宋時也連忙領著下屬們起來謝過周王邀約。
盧巡撫之前沒顧得上宋時,行禮謝恩時正好與他撞上,便開口直說:“正要請宋知府多備些精煉的無名異。你那藥既能消刀劍之毒,又能消水毒,到草原上不便生火煮水時,正可用此藥。”
戶部有文書在他行李裡,回頭他叫人取來交給漢中府。
只是這採買的銀子他並未帶來——
宋時略不在乎地搖了搖頭,含笑答道:“國事當頭,豈還乎藥銀早到、晚到些?宋某必當以戰事為重,定不負朝廷期許,大人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