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在宋校長的斡旋下,紅袖添香還是沒了, 但是學校預備給這批畢業的研修生弄個畢業典禮。
請全校學生和府城宿耆、名儒、名士、才子參加的那種。
“諸兄今日是完成聖上交待的學業, 圓滿功成而離開, 桓兄與我是必定要為諸位辦一場‘畢業宴’慶賀的。諸兄便算作我漢中這學院的第一屆畢業生,往後每年招一次學生, 每年送一批學生畢業離開……”
以後年年學生課業期滿,都仿照今日辦一場畢業宴,賀那些學生學業有成, 可以離開學校自成一番事業。若有取中舉子、進士的, 則另辦小宴單為他慶賀。
剛被僉都禦史教訓到險些審視自己為國為民的公心的大人們頓時又從肅殺寒風中感受到了漢中學院的溫暖, 臉龐頓時明亮舒展了幾分。
漢中學府這學制好,學生——就如他們——在校艱難苦讀, 體驗盡工農之難, 一朝畢得學業, 是該辦個宴會獎勵!
工部那三位員外郎聽到“畢業宴”這三個字的反應最為激烈, 將那“畢業”二字品了又品,無比欣慰地說:“宋大人說得有理, 學生們年年苦讀, 哪一日學有所成, 是該辦個畢業宴給他們慶祝, 慰勞他們的辛苦。”
原先他們還只學數理化和裝置製造, 自打京中又有聖旨過來,要他們學著如何佈局規劃一個經濟園,他們的學業便又跨到了産業佈局、科學管理……
幸得宋時這裡有經濟園的佈局圖, 還要分一批流民中的工匠跟他們回京建園子、蓋廠房、火窯,造器械、管理工人,不然他們今年都沒法兒跟著同僚們回朝。
他們這一年受的無數辛苦和壓力,回到京中後眼見得要做的更艱難,這場宴會可是他們難得的放鬆時機了……三人喟嘆一陣,主動請纓,要為這場大宴盡一分力。
宋校長拱手答禮,鄭重地說:“諸位賢兄是朝廷使者,身份不凡,又是我這漢中學院第一屆畢業生,這畢業宴務必要辦得圓滿。宋某與桓兄也是第一次辦畢業宴,唯恐有不到之處,正要請諸位幫忙籌備。”
他們漢中學院是一座現代化的、健康陽光不受封建社會酒色財氣低俗風氣汙染的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宴會上自然也要學生自己準備才藝,自己下場表演,師生同樂!
宋校長以身作責,首先為慶祝本校第一批學生的畢業,親手製作畢業證——畢竟大家都是同朝為官的,就省了結業考試這一步,直接給發畢業證便是了。
如今他手裡硫酸充足,印刷技術又可以再上一檔,不搞油印,直接搞石版印刷。
當初他在翰林院教學生刻臘版時就曾在木板上塗臘,讓學生雕透臘層而不傷木板,鍛煉學生雕刻的分寸。石版印刷也是差不多的技術,只是把木板換作細膩的石灰板,其上薄薄塗一層臘,臘層上反鋪底稿,雕出字畫,再用硫酸蝕掉沒有臘膜防護的部分即成石版。
被硫酸腐蝕過的凹陷石面粗糙不平,能吸住油墨。擦掉石板面上多餘的油墨,再將紙貼上去,用刮版輕輕一刮,凹陷處含著的油墨便轉印到了紙上,印出一張清晰整齊的畢業證。
這法子比油印略複雜一點,但石版不似臘紙那樣容易刻壞,稍有破處就會滲墨,也更容易雕出複雜的圖樣。所以他雕臘版時都是極纖細的筆觸,石版則可以仿毛筆字,邊緣再加些紫薇、雲紋圖案,暗含祝這些人登雲而上,步入臺閣之意。
宋時回憶著自己當年畢業證的樣式,買的粉紅的薛濤箋印製,尋畫匠描了花草圍邊,親筆書寫題名,褒其學業成績。還要訂做一個包綢墊棉的大紅獎狀殼,鎏金燙字,弄得比過年給上官拜賀的帖子還漂亮。
林方、常申兩位庶吉士被他拉了壯丁,幫著總結眾人在學成績,往印好的獎狀下方抄寫宋校長和桓副校長事先撰好的短評,順便也最早得見了他們的畢業證書。
十分驚喜,十分滿意。
林方一面往畢業證上抄寫學業總結,一面充滿欣悅地跟另一位苦力常庶常說:“原只想臨別時咱們自己題詩作賦紀念這段時光,今竟還能得宋三元親作文章、親手印製這樣風雅的彩箋留念,實在是意外之喜。”
常申也不以為苦,欣然道:“這畢業證只有咱們見過,且先不告訴何兄他們是什麼樣子的,叫他們到畢業宴上見了,才得驚喜。”
當然,不說內容,還是可以誇一誇他們對這畢業證的觀感,吊吊眾人的胃口。
這“畢業證”做得精緻,狀元的文章亦字字珠璣,來日收在書房裡玩賞,或拿與親友共觀,都是一樁樂事。回到京裡做事時,若遇有人質疑的,還可將這份宋三元親手印的文書拿去給他看,方可叫他知道,他們在漢中府可是苦心研習了數月的!
說來……宋大人特地製出此證,莫不就是為了讓他們有個憑證能證實自家有真才實學?
若真如此,可要多謝他肯替他們這群人考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