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穿到古代當名士 > 第52章

第52章 (第2/2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重啟1996 中世紀的曙光 都市之全能獎勵系統 神醫小仙農 綁架全世界 大佬懷裡的小姑娘很兇 廢材清醒一下 老子最好看[娛樂圈] 衣冠 青山 犯罪側寫 [星際]完美雌性 海洋修士 [綜武俠]公子連城 左手 冷CP也有春天! 超級黑鍋系統 綜漫之追尋路痴隊長 快穿之悲慘人生系統 男人五十知天命

他拉著《孟子》給嘉賓站街,給足了面子。徐嘉賓被捧得飄飄然,捨不得回座位,又要講他平常用以澄淨心神,複歸嬰兒狀態的工夫。

靜存。

“靜存”已經是另一道題的答案了,而且還是大題,論述題的那種。

宋時只怕他答起來沒完,聽著這兩個字就連忙打斷:“徐兄提到靜存之法,正是存天理、去人慾的工夫,天理愈明,人慾自然愈消。宋某想起方才福州章兄有問,問為何天理不能自己逐去人慾,想來章兄之意恐不樂於做靜存工夫。那麼除此之外可還有別的去人慾之法?徐兄不妨與我一道聽聽下一位嘉賓的說法。”

他朝著徐嘉賓比了個手勢,把他勸回座上,下首早等得眼中冒火的汀州舉子趙先生便迫不及待地從桌後走了出來,指著章先生就罵:“你這一問便是人慾已蔓延滿心了,還談什麼天理!”

別人求知明理都要下工夫,這躺著就想成聖人的心思是誰慣出來的!

章先生也委屈,指著剛坐下的徐嘉賓說:“徐兄與宋兄方才還說赤子心便是天理,我在嬰孩時也是一片赤子心,怎麼如今也想不起當初得了什麼天理?我原先也做過靜存工夫,天天存想著個天理,也不曾靜存出什麼,這天理憑什麼不到我心裡?”

趙嘉賓氣得罵他:“孔子十五有志於學,三十才得立,你做了幾年工夫?就是做了,我看依你這憊懶性子,也靜不下心,尋不得天理!”

趙嘉賓是汀州府人,他們本地山民打起架來可是很厲害的,宋時連忙把人按下,低聲提醒“臺上之事要記在語錄裡”,自己回頭答複章先生:“章兄既知赤子心渾然皆是天理,便該知道赤子心中無思無慮,並不想著天理二字。天理天然自有之理,容一毫思想不得,章兄且自回去試試。”

這趙嘉賓也是倒黴,趕上了這麼道沒法兒回答的題,差點就要以罵人出名了。做主持人的自然要一碗水端平,掐著點兒給了他幾分鐘自由發揮的時間。

第三位嘉賓上來講何時該居敬克己,卻也是走的知——行——深知路線,與方提學甚至宋時之前講的大同小異,沒什麼記憶點。第四位嘉賓講如何滅人慾,卻是從中庸上講,講理欲只是一念,中庸便是天理,過不及便是人慾,所以不須絕人慾,只須守中正即可。

這段講得十分有新意,宋時花式吹了幾句,可惜那位一心絕欲的林先生不大滿意,又起來問桓老師應當行什麼工夫。

桓老師自家還不曾滅人慾,聽著這問題心思便有些複雜,下意識看了宋時一眼。

宋時卻以為他是讓自己替他回答,便朝他打了個眼色,表示明白他的意思,朗聲道:“方才羅兄已經講了去人慾之法,桓老師於此也一樣只教人致中和,沒有別的道理。賢兄想絕棄的人慾究竟是何何物?朱子合道理的是天理,徇情事的是人慾,飲食衣服、男歡女愛都是天理,只不過份貪求即可。”

他不再刻意放洪聲量,用臺下聽不到的聲音,平平和和地說:“林兄若一味絕棄人慾,恐怕流入佛老之說了。”

說得好,宋兄說得太好了!

剛答完題,卻被提問者徹底否定,還想讓桓老師答題打他臉的羅嘉賓就差起立鼓掌了,下臺之後拉著親友口沫橫飛地罵那林書生:“簡直是佛門混進來的儒奸!”

他是頭一個被提問之人否定的,要是桓老師在臺上點評幾句,流露出他解答不好的意思,那他的臉就丟大了!

豈止這臺下二百多人,那書印出來呢?

他自己都想買回去印幾百本慢慢送人,天下看到這本語錄的儒生得有多少?豈不都要笑話他沙縣羅敬齋先生?

那位林生員倒是平平和和的,聽著別人罵他也不動怒,反而有種豁然開朗的意思——理學中尋不到他要的清靜,或許可以看試試佛學。

宋主持把這場嘉賓送下去,也解脫地鬆了口氣,看著差役換了幾套新紙筆、杯盤,自己倚在桌邊喝著曬得微溫的梅湯,低聲感嘆:“辦這大會真不容易,幸虧叫上來的人少。”

也幸虧只按著辯論會的規摸放了桌椅,沒按辯論會的模勢放開他們自己辯論,不然他一個主持人恐怕勸不住架。

福建人能打啊。他頂多能勸一兩對兒,得多幾個小師兄這樣的才能鎮得住全場。

他喝了自己那碗還不夠,又拿過師兄的喝。桓淩剛說了句“我喝過”,那碗梅湯就見了底兒,宋時拿手背抹抹嘴,無辜地說:“都熱了,回頭叫差役再給咱倒杯涼的來。”

桓淩不敢看他濕潤後微微發紅的唇色,低下頭卻又見那滴酸梅湯順著他瓷白的掌緣滴下去,心裡越發翻騰,垂著眼問他:“師弟可否再說一下方才與那林生員說的,天理人慾之辯?”

他想再聽一遍那句“飲食衣服,男歡女愛都是天理”。

宋時卻不懂他的苦心,嘖嘖兩聲:“要不師兄能當進士,我才是個儒生——差點連儒生都不是,只是個監生呢。這學習態度我可比不上。不過我剛才說的都是背熟了的舊詞,再學也學不出什麼來,我跟你咱們親師兄弟就不講這個了,我給你講個新理念。”

心即理也。

天理必寓於人慾。

兩個理念都是姓王的大師提出的,前一位是王聖人,後一位是明清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

要是學王聖人的心學,說不定就能承啟陸王,當個名垂青史的賢人;要是學王夫之要是學王夫之——王夫之可比王聖人晚生一百多年,講的還是反人性壓制的樸素唯物主義,哪怕現在不出名,過幾百年妥妥就是反抗程朱理學壓制的先鋒級大師。

這可抵得過他的一碗酸梅湯了吧?

宋時笑吟吟地看著桓淩,等他問自己這兩條是什麼意思。可他師兄竟像是觸發了悟道模式,直勾勾看著他的臉,自己參悟起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 還是主要參考明儒學案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暮雪不渡相思門 冷幻覺 重建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