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正月十四。
渡臺鎮,愣嚴寺內。
天未亮,寺廟裡面已經擠滿了人群。
每座寶殿門前的香爐內,早已被人們插滿了香燭。
整座寺廟都瀰漫著煙霧,在漸漸爬起床的朝陽的照射下,乍一看還以為自己到了那西天靈山之上。
大雄寶殿側門旁邊,一小僧面帶微笑招待著進門的香客信徒。
凡是第一次見那小僧的人,無論男女老少都情不自禁多看上幾眼,只見那小僧:理圓四德,智滿金身,頭頂無發,光滑如鏡,眉如利劍,目若星辰,雙耳似連璧,肌膚如白玉。
其身上並無那耀目的袈裟,也無那珍寶配飾,只穿著一件簡單樸素的粗布長衣,此衣雖簡陋,但在對方身上,卻比那皇帝的龍袍還奪人眼球。
一位明顯是過來湊熱鬧的遊客,看著四周黑壓壓的人群好奇的詢問那小僧。
“小師傅,今兒是什麼日子?為何會有那麼多人過來祭拜?”
小僧:這位施主今天是正月十四,是元宵節的前一天,在我們渡臺鎮有那麼個習俗。
正月十四點鬼燈,底下親人尋去處;
正月十五點人燈,照耀前程繁華路;
正月十六點神燈,魑魅魍魎徒為耳;
一年只點三盞燈,魂去人安事順意。
這原本是很好的祈福之意,就算是第一次聽聞的人也會去點上盞燈,誰知那遊客卻不安常理出牌。
“小師傅,此意雖好,但對於佛門寺廟是不是有些不妥?”
“何來不妥?”
遊客停頓組織了下語言,方才繼續說道。
小師傅,佛教不是講究結善因得善果麼?若那人生前無善因,反倒是作奸犯科者,又憑什麼因為一盞燈能尋到好的去處?
還有,佛教不是講究的四大皆空麼?就連教義都是四大皆空,那這些人在這裡求似錦的前程,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他的話頓時讓那小僧啞口無言,根本不知該如何去反駁,幸好,那人也沒打算繼續抬槓下去,拍了拍小僧人的肩膀,在他耳邊輕言了幾句,轉身湧入了人潮。
“百笙,發生什麼事了,為什麼看你和那人說完話之後,變得神不守舍。”
旁邊的師兄走過來,關心的詢問了幾句。
百笙搖了搖頭:陳師兄我沒事,就是突然感覺身體有些不舒服。
“快回去休息吧!這裡有我頂著,師傅來了我和他說一聲便是。”
“那就拜託師兄了。”
百笙謝過對方,轉身擠出了人潮,朝遠處的禪房緩慢走了過去。
路上偶遇自家大師兄正和渡臺鎮的富商說些什麼,兩人的神情都有些激動,本無意去探聽對方的談話,無奈他們正好堵在前往禪房的道上,只好硬著頭皮去借個道。
距離他們還有二十米的距離時,他們之間的談話內容便傳到百笙的耳中。
“王大富不是我吹牛,別說這小小的渡臺鎮了,哪怕擴大到整個安臺省,除了我師傅之外,還有誰能在看宅相地還債這方面比我更厲害?”
對方明顯被他說的有些動搖了,正當他準備點頭的時候,一旁的百笙終於忍不住跳了出來。
“錢師兄!你怎可違背師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