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帝國第一騎兵團蒼穹,一支和帝國歷史一樣悠久的騎兵團。王室手中最強大的武器,也是皇權在軍隊裡的代表。
每一任帝國皇帝在繼承皇位之前都必須在第一騎兵團任職,以磨練其意志,這是帝國建國之初就立下的傳統。雄鷹帝國建國以來,從沒有過例外。
為了配合三山城的戰鬥,帝國把第一騎兵團調了過來,目的是一次性打痛光明帝國,以便事後談判桌上底氣足。再加上軍中將士強烈的請戰願望,把他們派過來也就成了一種必然。
無軍功不可封爵,這是一項標註在帝國大典中的鐵律。
這一次三山城的戰鬥計劃雖然在帝國上層仍然屬於秘密,但是也有不少人知道了。要是不去把握一下的話,誰知道什麼時候還能再有這種機會。封爵可是很多人的人生目標,要是錯過了絕對是不能忍受的。
第一騎兵團就在這種情況下被派了出來。這是因為,帝國豪門貴族只要參軍,都會往第一騎兵團裡擠,他們的訊息來源是最廣的。
雖然三山城外的敵情與情報略有出入,但是這並不能打消這些人的進攻慾望。五千鐵騎加上一萬的輔兵,這已經足以形成戰略優勢了。要知道這五千鐵騎可不是穿的普通皮夾,而是標配了帝國騎兵專用的半身鎧,部分豪門子弟甚至自己配備了全身鎧。
打造這支騎兵所需要花費的費用足以武裝四支同等數量的步兵團,戰鬥力自然可想而知。
由於夜間視野有限,等到他們被發現的時候,已經接近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程度了。沖鋒起來的騎兵團可不是那些匆忙列陣的步兵所能阻擋的。
光明帝國的軍隊雖然在嚴頌的指揮之下匆忙調整好了陣形,但是仍然無法避免步兵對騎兵的劣勢。尤其是光明帝國的刀盾兵大多都參與了攻城,這時候狀態遠遠不足以應付高強度的戰鬥。再加上弓箭手也無法在這個時間給予騎兵足夠的幹擾,騎兵的沖擊力自然就得到了最好的效果。
就像是用刀子切蛋糕一樣,輕輕鬆鬆的一分為二。
騎兵為了不被阻攔,所以沒有選取地方主將所在位置進行突襲,而是在軍陣的一側打了個斜線,把整齊的軍陣分成了一大一小兩部分。等到後面跟進的輔兵到來的時候,前面的騎兵已經從軍陣的另一側沖出去了。
看到這一幕,城牆上的高松總算是把心落在了肚子裡。第一騎兵團作為一支常年拱衛王城的部隊,參與戰爭的次數並不多,高松對他們的實力是抱有一定疑問的。可是看到眼前發生的一幕,他也就放心了。
雄鷹帝國方面的人是開心了,光明帝國的人卻難受起來。前一刻還在攻城,下一刻就變成被騎兵沖陣了,這換誰誰也接受不了。如果蔡仁北門的部隊有點成績的話,也許現在他們大軍都進城了。和現在的情況相比,堪稱天差地遠。
嚴頌作為一名統帥,這時候也還算是冷靜。在北門戰事停止的時候,他就感覺有點不對,還特意放緩了攻城的速度,以便於留下足夠應付突發情況的部隊。可他也沒想到,雄鷹帝國竟然在城外埋伏有一支騎兵團。就像是早就瞭解他們的作戰計劃一樣,打的他難受至極。
三山城的城門在光明帝國停止攻城後開啟,一隊隊早就整裝待發步兵從裡面列隊沖了出來,開始向城外的部隊發動進攻。第三步兵團全軍出動,為勝利再次放上了重要的一個砝碼。
為了防止城內出現意外,蔡仁也被高松帶了出來。名義上是為了勝利再添一塊拼圖,實際上是為了防止情況出現反複。要是蔡仁留在城內來一個斬首行動,黃皓等人還真不一定能攔得住,跑都不一定跑得了。那樣的話,即使城外獲得一場大勝,也不足以抵消城破帶來的損傷。
蔡仁雖然有些不忿高松對他的懷疑,但是也樂的如此。這時候參加反擊,不但能打消對方的顧慮,更能投上一份合適的投名狀。即使對方不邀請他參戰,他也會主動請戰的。
這場戰役在雙方調整陣形鏖戰了數個時辰之後,終於落下了帷幕。光明帝國雖然傷亡慘重,但是仍然依託營地的地利把局面穩定了下來,沒有形成潰敗。雄鷹帝國也在之後收起了攻勢,退回城內了。
經此一戰,光明帝國不得不選擇退兵。軍力上已經不足以對三山城形成優勢,再打下去也佔不到什麼便宜。更令他們難堪的是,雄鷹帝國的騎兵對他們造成的傷害遠超想象。士氣上的低落遠不是人數上的優勢所能抵消的,何況三山城現在兵力已經足以和他們抗衡。
如果不是第一騎兵團內夾雜了太多公子哥,第一次參加大規模戰爭有點不適應,這一次光明帝國能否擊退他們的進攻還很難講。對這些豪門和貴族子弟而言,他們的最初目的已經達到了,在這麼拼命下去,就有點得不償失了。功勞已經到手,命卻沒了,這還有什麼意義。
就這樣,光明帝國的軍隊在當天就兵退二十裡,重新安營紮寨開始休整。三山城的人們在經歷了兩天一夜的戰爭之後,重新迎來和平。很多人還沒有仔細感受一下戰爭是什麼樣子,戰爭就已經結束了。
雄鷹帝國完成了它的戰略目標,狠狠的修理了一下光明帝國,而且還拐了一員大將回來,堪稱大勝。
光明帝國雖然沒有拿下三山城,但也完成了最基礎的目標——吸引雄鷹帝國的目光,為其他方向的軍隊做掩護。總體而言,還算可以接受。
在這個寒冷的冬季裡,發生了幾件大事,三山城的戰爭相比而言只能說是一件小事。
光明帝國向商業聯盟不宣而戰,十五萬大軍連破三城,將勢力順利的向北拓展了不少。只要花點時間穩固下來,光明帝國就可以從西面威脅到雄鷹帝國,不會再被三山城擋在南面。
草原之主趁著光明帝國與商業聯盟開戰的時候,從側面偷襲了商業聯盟北方的一個商業重鎮,並劫掠了大量物資。北方的威脅被他從人們的腦海中喚醒,成為一個不得不重視的存在。草原之主也由此開始加快了統一草原的程序,開始與草原上的最大勢力王庭爭奪話語權。
在這個冬天,戰爭再一次被提起,又迅速結束。戰爭失利的商業聯盟在一連串的打擊之後無力做出反擊,只能在談判桌上抗議抗議,對已經造成的事實沒有造成任何影響。而已經佔到便宜的光明帝國則表現出了一副愛好和平的樣子,不斷表示自己的戰爭行為是為了懲戒某些國內的反叛分子。只是在愛好和平之餘,卻怎麼也不肯把已經佔下的城池還給對方,只是一個勁的拖延。
已經吃到嘴裡的好處怎麼可能白白吐出來,這種事情用屁股想都不可能出現,光明帝國的決策者明顯不會做出這種逗比決定。
在所有人都以為戰爭都要繼續進行下去的時候,戰爭停止了。就像是它的突然爆發一樣,默默的沉寂了下來。有人說這是光明帝國消化勝利果實的關系,也有人說這是雄鷹帝國做出強烈回應的關系,不過這都沒啥意義,因為事實仍然沒有改變。
商業聯盟在這個冬天損失慘重,連防守都變得有些捉襟見肘,不得不開始僱傭傭兵組織來加強城池防禦。雖然獲得了光明帝國不再開戰的承諾,但是這並沒有什麼卵用。既然對方有了第一次的不宣而戰,自然會有第二次,沒有多少明眼人會相信光明帝國的承諾。
戰爭的陰雲再一次籠罩大陸,再一次的戰爭隨時都可能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