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時,南北朝才結束不過三四十年,當年匈奴、鮮卑、羌、羯、氐這些胡族佔據中原之事過去不久,頡利可汗當然不會滿足擄掠,他野心勃勃,想要佔據中原,而且,他付諸了行動,差一點成功。
機會在李世民剛剛登基的時出現。當時,“玄武門事變”不久,李世民才登基,根基未穩,頡利可汗認為這是天賜良機,親率突厥大軍,長驅直入,直撲長安,兵臨渭水。
頡利可汗選擇的時機非常準,突厥大軍如入無人之境,就打到了渭水之濱,唐王朝一片嘩然,唐王朝處在危急關頭,華夏更是面臨生死抉擇。
若是換一個膽小怕事的皇帝的話,說不定就逃走了。若真如此,中國的歷史就要改寫了,南北朝的屈辱歷史就會複現,頡利可汗就會重新佔據中原。
好在,是李世民當皇帝,不僅不怕,反而親臨渭水,調兵駐守,準備反擊。最後,李世民與頡利可汗在便橋訂下盟約,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便橋之盟”。
李抱玉斷言莫賀咄設會成為隋朝的心腹大患,太有先見之明瞭。
“莫賀咄設讀漢人兵書,習漢人之法,他的軍隊非常精銳,不在突厥可汗的本部精銳之下。”李抱玉眉頭擰著,頗為擔憂道:“按照突厥人的習俗,只有可汗本部精銳才是突厥最精銳的軍隊,而莫賀咄設的軍隊不比可汗本部精銳差,這對大隋是莫大的危機。”
正說著,又一隊突厥兵士疾馳而去,蕭凡打量著這些兵士,道:“窺一斑而知全豹,這些軍兵不是最為精銳的,都如此了得,莫賀咄設本部的精銳應該遠勝這些軍兵!”
“是呀!”李抱玉深表贊同。
一路行來,不時就會遇到突厥軍兵,全是精銳,盔明甲亮,刀槍耀眼,軍紀嚴明,宣揚始畢可汗旨意,沒有絲毫含糊。
蕭凡看在眼裡,對莫賀咄設越加在意了,暗自想道:“陸放元走私武器一事,是不是與他有關?這事得找個機會弄明白。”
突厥精銳的出現,不僅蕭凡驚訝不置,就是蕭昆也是詫異:“我來突厥多次,就很少見到如此精銳的軍兵!今歲的春季邊市似乎不同尋常!”
有這等想法的不只蕭昆一人,很多商賈都是這等看法。
越是朝前行,人越來越多,越來越熱鬧,交易的人很多很多,比起現代大型貿易會絲毫不遜色,蕭凡很是驚訝。
雖說早就知曉春季邊市很了得,親眼見證之下,方才知曉遠遠超過了想象。
“好多的帳幕!”
蕭凡打量著前方,只見帳幕一座接一座,一眼望不到頭,不知道有多少,這是蕭凡兩世為人頭一遭見到如此之多的帳幕,感嘆無已。
“我們也紮營吧。”李抱玉也是一臉的驚訝,手一揮,隴西李氏商隊開始紮營了。
蕭昆一聲令下,馬邑商隊緊挨著隴西李氏紮營。
“李兄,你打算何時開賣?”蕭凡沖李抱玉道。
“安下營就賣嘍。”李抱玉微覺不解,趕到這裡,不就為了賣東西麼?到了就得賣呀。
“李兄,我有一個想法。”蕭凡壓低聲音,在李抱玉耳邊一陣嘀咕。
“你……”
李抱玉很是詫異,一雙會說話的眼睛睜得老大,打量著蕭凡,愣怔了一陣,這才道:“蕭兄,真沒想到,你如此了得,善於經商。佩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