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影帝找個普通的表演老師練一練臺詞很難?】
【哪來的酸雞?酸味溢位螢幕了】
【司夏能找來是她的本事】
【司夏能保他們一時,能保他們一世?】
【太酸了太酸了,略略略,司夏就是牛逼,不服撞死】
……
彈幕又因為紛爭開始打架了。
司燁薛揚兩人學了一上午臺詞,一腦袋的知識還沒消化完,中午又出門和欒羽吃飯了。
當然,他們把裴千洲也拉上了。
其實在私下裡,裴千洲給他們兩講過一些自己現在的處境——
裴千洲把這兩人當成後輩,那是真的傾囊相授,生怕他們吃虧。
只是這些東西不能在明面上講,只能當做幾人私底下的談話。
裴千洲現在,榮耀光環加身,該拿的獎都拿了,商業電影也成功爆紅過,國民度和代言都很穩定,看似,他已經走到了最頂峰。
然而頂峰過後是下坡路。
他現在反而陷入了一種無戲可拍的窘境。
片酬水平在那裡,出演電影不能自降身價。
中小投資的電影便會直接將他排除在外,有想要邀請他的,要麼是打算白嫖他的名氣,讓他佔個特出;要麼就是爛片,打算打著他的名聲攬錢。
大投資的電影則更複雜了。
大投資的電影,為了投資回報率,必然會往其中塞一堆明星,製造一種眾星雲集的恢弘場面,去賺觀眾手裡的票錢。
這樣的電影,註定心不齊。
有人嫌自己的角色人設不好,有人覺得自己番位低。娛樂圈裡這麼多人,也不止就他裴千洲一個人牛逼。然而到了電影上映的時候,票房或者口碑有問題,甩鍋卻通常都是往他身上甩。
無他,別人多多少少都演過爛片,唯有裴千洲一直以來的演藝路線都很穩定。
把口碑最好的那個人拖下水,其他人才有趁勢洗白的機會。
也因此,裴千洲對於這種片子也相當謹慎。
這樣下來,他的可選擇餘地就越來越小。
同樣的,在他年齡上來之後,適合他的角色也越來越少。
每個年齡段的男星都有自己的地盤。
男星不同於女星,男星到了中年,熒幕形象就已經固定了,一個蘿蔔一個坑。
裴千洲十八歲開始演戲,今年三十三,紅了十五年。一直以來,他的形象都是青年少年,現在年齡上來了,正巧卡在青年與中年的這個分界點。演青年顯得裝嫩,演中年又是在搶“叔圈”演員的地盤,正是一個轉型的尷尬期。
這種時候,就不能等天上掉角色了。
裴千洲的做法就是,接觸新導演。
和演員一樣,導演也是需要扶持的——
不少新人演員和新人導演都是相互成長起來的。
等到熟悉之後,導演有新片,當然用的是自己人,形成了一種資源和利益上的相互扶持。
裴千洲沒這個運氣,或者說,他的運氣更好一點。
他一出道就是大導作品,關注度夠高。而劣勢也在於,大導演並不缺演員。同時,大導演的産量也低,有一個名額,便是一堆人擠破頭來搶。
裴千洲現在有錢有閑,扶持新導演也並不困難。還能為了降低導演壓力,主動降片酬。
司燁和薛揚聽他說過心路歷程,和欒羽吃飯的時候自然把自己的老師也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