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算了吧,一個人能割多少,太厲害不行的,以後村裡農忙你會累死的。”
“也是,我才不要累死。”
還沒有搬家,紅梅還是有後世的觀念,先晾晾,特別是這個剛好是夏天,剛好晾晾濕氣,新蓋的房子都有濕氣,四間主屋地上都鋪了石子和青石板,能最大幅度的改善自己的居住環境,孟紅梅是不會放過機會的。
這些東西和大青石一起準備的。
最近村裡最大的新聞就是新改造的水田大豐收,壓彎的稻穗顆顆飽滿,不用猜想,也知道他們兩大家今年是大豐收。
羨慕,絕對羨慕,當初要是跟著一起改水田,也許就能和他們一樣豐收,一畝的産量最低也有四五百斤。
孟宋兩家割稻穀的時候,很多人都過來拿兩根稻穗在手裡掂巴掂巴幾下。
“有福大哥,你們家今年可是豐收了,顆顆飽滿。”
宋父站起身來看了田埂上的幾人,笑眯眯的說:“運氣好,今年風調雨順,給咱們這些人一口飯吃,我看了今年的收成都不錯,也不只是我家。稻穀本來比小麥的産量高,看著確實還不錯。。”
“嗯,今年是風調雨順的。收成也比往年好。”
送走幾人,宋家人無奈,這幾天都是這樣,每天都像看西洋景一樣,來很多人看,幸好村裡和外邊別的村都隔著山谷,要不別的村肯定很多人都來看。
很多分田地時摸到水田的人還想著等宋孟兩家收完糧食,找他們買點或換點種子,明年也種他們種的種子,種子肯定不錯。
十天全部收割完,孟紅梅每天除了做飯還負責曬搗稻穀,帶大寶,這孩子最近黏人的很,每天都黏著媽媽,看著媽媽曬穀子,還幫著看著,看見鳥啊,雞啊過來,拿著媽媽給他做的小竹竿噠噠的跑過去趕鳥趕雞,小竹竿上還有布條綁著。
家裡的三頭豬也是蹭蹭的漲肉,比別家的都喂的好,每天宋洪兵把豬欄清理幹淨,家裡現在打了一口井,比較深,有百來米,他每天節省挑水的時間就打掃清理豬欄和雞圈,家裡就兩頭羊,每天也是宋洪兵管的,早上牽出去,找一個青草比較多的地方,繩索長一點,到了中午再移一次,下午再牽回來。
稻穀曬幹到入倉也就六個太陽,最後徹底忙完,稻穀全部入倉。家裡忙了小半月,這段時間先是幫堂哥家裡收割小麥,後來又是自家收割稻穀,相隔也沒有多久,都是很累的。
過一天要借牛把田再耕耕,還要種一茬水稻,今年收成好,天氣也不錯,還能種一茬晚稻,希望能有收成。
這次育秧苗也是宋洪兵自己抽空育的,不過兩家的哥哥弟弟都跟過來學,幫助他一起育苗。
農忙真的忙,休息幾天,大家又開始新一輪的忙碌,不過這次孟家和宋家的至親早就在收麥子時就改家裡的地為水田按照宋洪兵他們之前的春種時的步驟做,秧苗他們也有讓宋洪兵幫著一起育,這次是育在幾塊田裡的,苗是夠夠的。
宋洪兵家的豐收加大了他們的信心,他們也知道可能這一季是家裡最後能做主種什麼了,以後真的搞了合作社,可不是自己想種什麼就種什麼的,田地裡面的東西也不能收割完以後就入自己家的糧倉。
只要有收成,大家都幹勁十足,第二輪的忙碌又開始了,宋洪兵幾兄弟在耕田的時候,另外的幾家人已經開始插晚稻。紅梅也趁夜色到大家的田裡都放了有機肥料。
孟紅梅牽著大寶又進山,在外圍採點草藥,每次都會在不同的山腳,撒下很多荊棘在山腳生根發芽。想到大煉鋼時的瘋狂,能保護一些山林就保護一些山林吧。
大寶揹著小水壺,縮短帶子背在身上。神氣活現,挺著小胸膛,牽著媽媽朝山林走去,路上遇到人還故意的瞄瞄自己的小水壺,“大寶,跟著你媽媽幹啥去?”
大寶為了媽媽這個稱呼在村裡轉悠好幾天,告訴人家自己以後叫的是媽媽不是娘,可愛的很,村裡人笑了好幾天,每次都逗他,這孩子還記得牢牢的,說爸爸說了城裡人都是叫爸爸媽媽的,他也要叫爸爸媽媽,不能叫爹孃。
“許伯伯,我隨媽媽去採藥。”還小說的句子不是很長,但是吐詞清楚,這是說的方言,但是也開始學普通話。
“大寶真不錯,還會採藥。”
“嗯,大寶是棒棒噠的寶貝,徐伯伯慢走。”
孟紅梅給他做的類似體恤的短袖,還有到膝蓋的小西褲,都是自己做的,很好看,和村裡的孩子穿著看著有點像,但是又有區別。
一路上小嘴甜的,見人就笑,還喊人,都記得該喊什麼,見人三分笑,說的就是這個小寶貝。
自己找到一條小路,抱著大寶走上去,到了開闊地,放下大寶,母子倆開始行動,這片地方一些日常的草藥比較多,家裡要備一些日常草藥,村裡還是有不少人要看病的。這些多備無患,多的放進儲物空間時間是靜止的,不影響藥效。
一邊採一邊教大寶,“媽媽,大寶貝記住了。”
“媽媽累嗎?”
“媽媽渴不?”
“媽媽,大寶貝心疼你。”
大寶的嘴巴就不咋停下來,一直叭叭的說個不停,紅梅不知道這孩子是咋啦,像個話癆一樣,自己和宋洪兵也不是這樣的性格。
“大寶貝,媽媽不累,你要不要休息一會兒。”
“不,大寶貝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