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幾天,興隆鏢局不復之前的沉寂,再次忙碌了起來。
鏢局走鏢,不是說簽了鏢單就可以說走咱就走的,要知道在大明王朝,是限制人口流動的。
甚至為此大明王朝建立了一套嚴格的戶籍制度,以限制人口的流動。
不僅如此,大明王朝還頒佈了相關的法律條例:“凡軍民人等往來,但出百里即驗文引,如無文引,必須擒拿送官。”
所以在大明王朝的普通百姓,絕大多數都是經此一生,沒有離開過方圓百里。
因此在接下來幾天,李志先是去官府辦理了官方路引,有了它,這趟鏢的準備工作才算完事了大半。
為何說才算完成了大半呢?那是因為還差最後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拜會一下“大門坎”。
所謂大門坎,就是指後臺。
要知道無論鏢局的大小,只要打出了鏢局旗號要進行營業活動,包括那些被正統鏢局視為“編外鏢局”的“野雞鏢局”在內,大小都得有個靠山,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後臺。
為什麼把事情說得這麼絕對呢?
中國古代有句俗話,叫做:“朝裡無親難做官”,中國古代的仕途如此,大明王朝也不例外。
而在大明王朝做生意開鏢局也不例外。
在大明王朝“大門坎”的勢力和影響是空前絕後的,滲透到了各行各業。
特別是在鏢局行業上,更為突出,“大門坎”的影響與鏢局的經營範圍和鏢路的活動區域幾乎是成正比的。
比如皇城的鏢局在朝裡找官找“大門坎”,地方上的鏢局在地方找官找“大門坎”。
甚至有些大鏢局的“大門坎”,就是當今大明王朝的皇帝。
其實,所謂找“大門坎”,並不是一定結交上中央管員,知府這類的大官。
因為這樣做對鏢局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所以只要能同這些大官的幕友或者親朋說上話,必要時請得動一紙公文、書信,或者一個帖子就行了。
這些東西往往是備而不用,只是一種免得臨時抱佛腳的預備。
商陸和李志拜訪的“大門坎”,便是江都城二把手“同知”。
可惜的是商陸和李志兩人,並沒有見到這位江都城的二把手,只好留下了自己的拜帖便離開了。
等將走鏢前的準備工作忙完,時間也已經轉瞬即逝,來到了三天後的清晨。
……
天剛矇矇亮,月亮還沒有完全落下,林峰便帶著一個同樣身穿黑衣斗篷的人來到了興隆鏢局。
不用多說,商陸便知道後者便是這次走鏢的物件。
說來商陸也覺得意外,他沒想到自己人生當中第一次走鏢,竟然就是“人身鏢”。
要知道興隆鏢局開了三十幾年,幾乎沒走過“人身鏢”,哪曾想到了他這裡,第一次走鏢便是。
不過意外歸意外,生意還是要做的,於是商陸上前跟著林峰熱情的招呼起來。
“林大俠,早。”
“早”林峰迴答道:“商大當家的,護送的人我給你帶到了,其餘的便靠你們了。”
說著林峰隨手一指,指向站在他身後的黑衣人:“李瑩,稱呼她小瑩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