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四 奇兵挺進贛西南
奇兵挺進贛西南,一將乘勇追方天,
鬥智奪取信豐橋,四面紅旗虜一團。
1949年7月19日,司令員、政委鄧子恢、參謀長肖克,致電鄧華、賴傳珠,並命令48軍軍長賀晉年、政委陳仁麒由南昌向贛州挺進,並以先頭師直插贛江西岸之塘江,斷敵西退道路,軍主力向贛州挺進。如贛州之敵未退,則將其圍殲,如敵已退則控制信豐、南康、興國地區,維持交通,剿滅土匪,保證進軍廣東的陳賡、鄧華兵團側後安全。這是實現毛主席大迂迴戰略,先解放廣東,然後在廣西境內迫桂軍決戰這一全盤計劃中的一環。
盤踞贛南的是江西綏靖公署主任方天,兵力共有三萬餘人,其中正規軍1、5萬人,戰鬥力不強。
7月27日,48軍沿贛江東西兩岸進發。一路是142師,經遂川插向贛州南,佔南康,切斷敵人向廣州逃跑的道路,另一路由賀晉年親自率領144師沿贛江向于都前進,143師與144師並肩前進,準備包圍贛州,聚殲該城之敵。
48軍主力度過平江,方天率領贛州之敵南逃。賀晉年命令各師團不準停留,迅速追擊敵人。方天部隊打仗不行,走路也不行,427團追上一幫敵人,又追上一幫敵人,50多公裡的山路上到處都是俘虜兵,一個個筋疲力盡地躺在地上,讓他們跑也跑不動了。
信豐橋長達百餘米,是贛南通往粵北唯一一座大橋。是江西敵人的逃命線,也是解放軍打向廣東的勝利線。國民黨軍隊的一個連守衛大橋。橋上安裝一頓炸藥隨時準備炸橋。
427團的先頭連帶著兩名俘虜,以敵70軍警衛連的名義,換下了敵人守橋連隊。
天亮時,張興華帶著主力部隊順利透過信豐橋。繼續追擊敵人。張興華身邊只剩下一個警衛班,他們在奔向龍南的途中遇到了大量敵人,張興華派4名戰士帶著4面紅旗,分別插在4個小山頭上,接著爬上一座小山,打一陣機槍,讓李參謀向敵人喊話,要敵人派代表談判。
敵人就範,在公路上與李參謀和談,談妥後,李參謀給信豐軍管會寫了一張字條,對敵團長說:“把紙條交上去,信豐方面會安排你們食宿。”就這樣幾百人乖乖的做了俘虜。贛南戰役於8月29日落下帷幕,歷時35天。48軍以200人的傷亡代價,殲敵8850餘人,解放縣城14座,截獲大量物質。江西全境解放,開啟了入粵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