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一、 湘鄂西起義
鄂中起義打遊擊,鄂西舉旗公安地,
四十九路革命軍,洪湖地區根據地。
1927年9月10日夜,鄂中特委領導約30人的農民武裝在沔陽戴家場舉行起義,隨即組成遊擊隊,在沔陽、監利、潛江縣邊境開展遊擊活動,一度佔領沔陽縣城今沔城),遊擊隊發展到200餘人。
9月中旬,鄂西特委領導公安縣農民約300人舉行起義,組成遊擊隊,並佔領公安縣城今南平)3個多月。沔陽、公安起義後,監利、石首、江陵、荊門、當陽、天門、漢川等地,也相繼舉行了農民起義,建立了遊擊隊,在當地開展遊擊活動。
1928年1月,湘西北特委領導人周逸群、賀龍等奉中央指示由上海去湘西北組織工農武裝,路過洪湖地區時,將分散活動的幾支遊擊隊共500餘人組成【第49路工農革命軍】,賀龍任總指揮,賀錦齋任軍長,周逸群任政治委員。軍部舊址位於監利縣朱河鎮下車灣長江村,在長江兩岸的監利、石首、華容地區展開進攻作戰,消滅了多股國民黨團防和土匪,初步開啟了洪湖地區的局面。
不久,周、賀去湘西北,遊擊隊在當地繼續堅持鬥爭。鄂中鄂西起義,為爾後建立紅軍第6軍和洪湖革命根據地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