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竇建德說自己不願做第二個李淵,孔德紹也不好再勸。
畢竟因為薛仁杲和李密之死,誰都知道投降或投靠李淵就是死路一條,誰還敢再去投奔他。
隨後,竇建德下令大軍進城,但不可滋擾百姓,更不可姦淫擄掠,否則一律以論處。
城中軍民聽到竇建德軍令,一個個皆大喜,紛紛稱頌夏公仁義。
只是就在一片皆大歡喜中,有一人卻顯得尤為落寞。
他便是高雅賢的義子蘇烈。
去年的時候,高句麗意圖染指河北,竇建德要派兵助秦昇去抵禦高句麗人的入侵。
當時秦昇放著王伏寶、範願和曹旦等一眾夏軍大將不要,反而指定要劉黑闥和聲名不顯的蘇烈領兵出征。
雖說蘇烈不知道秦昇為何如此看重自己,但他並沒有辜負秦昇對他的期望,臨渝關一戰,他設計引誘高句麗主將淵蓋蘇文之弟淵淨土出關與他一戰,最終讓淵淨土死在亂軍之中,奪回了臨渝關,徹底切斷了高句麗大軍的退路。
可以說,隋軍最終能夠成功擊敗高句麗,蘇烈可謂是居功至偉。
可以說,是秦昇第一次讓蘇烈體會到了被人信任和重用的滋味,這是他在夏軍之中始終無法體會得到的。
而回到夏軍之後,蘇烈雖然因為他在對高句麗的戰事中表現得到竇建德的另眼相看,但竇建德並沒有因此對他大加重用,只是說他還年輕,需要再多加磨礪和歷練。
但蘇烈心中清楚,竇建德之所以不肯重用他,並不是因為看不上他,而是夏軍之中資歷比他老的大將多的是,不少人還是在竇建德剛起兵之時就追隨他。
若是竇建德貿然重用他這個晚輩,很有可能會引起這些老將的不滿,竇建德不可能不考慮他們的感受。
因此,在此次征討徐圓朗和孟海公的戰事中,夏軍大將雲集,精銳盡出,年輕的蘇烈卻只能跟在自己義父的軍中歷練,完全淪為了一個看客。
此刻看著夏軍其他大將一個個春風得意的模樣,蘇烈心中清楚,只要有這些老將在,他在夏軍之中便難有出頭之日。
此刻,他腦海中不由浮現起當初臨別之時,秦昇曾經跟他說過的話:
“若是你在竇建德那邊待得不如意,可以隨時來薊城找我!”
他不知道秦昇是真心實意要招攬他,還只是一時戲言。
但他知道,若是自己繼續待在夏軍之中,恐怕很難有出頭之日。
想到此處,他心中暗暗堅定了決心。
就在當天晚上,他在給義父高雅賢留下一封告別信之後,便離開了夏軍大營,一人一馬往北而去……
當有人將蘇烈離開的訊息告知竇建德之時,身邊的不少人都勸竇建德派人去將蘇烈給追回來,哪怕是殺了他,也不能放任他去投敵。
可竇建德沉默了許久,最終還是淡淡說道:
“我竇建德不能重用他,難道還要阻止他去追隨自己的伯樂不成,就由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