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也沒有想到,有些不堪回首的經歷,他還能再經歷第二遍。
而且這一次瓦崗七將反出長安,顯然比之前秦昇叛出長安的影響更為惡劣。
畢竟之前他們李家只是口頭許諾要將嫡女李秀寧許配給秦昇,並沒有跟他訂立過正式的婚約,因此他們李家完全可以對外宣稱是秦昇求娶李秀寧不成,憤而背叛了李家,反出了長安。
如此一來,哪怕日後秦昇威震天下,其他人頂多嘲笑一下他們李家有眼無珠,放走了秦昇這個乘龍快婿,但卻不會對李家的聲譽造成多大影響。
可如今瓦崗七將的出走,他們李家再想將事情給圓回來,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要知道,哪怕是當初李淵殺了企圖出逃的李密,致使瓦崗舊部人人自危,不少人紛紛逃離長安,但他們七人卻都堅定選擇留了下來,可見當真是有心要為李家效力。
可如今大唐開國不到一年,他們就挾持齊王李元吉反出長安,很難不讓人懷疑其中是不是有什麼隱情,甚至會讓不少同樣是投降過來的文臣武將人人自危。
因為如何善後此事,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又一次在李淵的御書房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李世民認為,當務之急是儘快消除此事的不良影響,安撫住長安城中的降臣和降將,避免他們因為此事心寒。
因此,他提議父皇已經擺出一副大義滅親的姿態,將事情的真相公之於眾,宣佈剝奪李元吉齊王的爵位,交由大理寺審問,依大唐律例定罪,以示大唐天子大公無私,不徇私情,讓天下人無話可說。
可還不等李淵表態,太子李建成就站出來堅決反對二弟李世民的提議。
在他看來,如今父皇既為天子,那天子的威嚴就比什麼都重要。
若是將此事的真相公之於眾,那傷害到的就不僅僅是四弟李元吉的名聲,還有大唐皇室的臉面和大唐天子的威嚴,甚至有可能大唐子民對他們的皇帝心生質疑。
畢竟,若是一個皇帝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管教不好,讓人如何相信他能教化得了萬民。
更何況,如今李元吉雖被七名叛將放了回來,但他的下體受到重創,大夫說他這輩子恐怕都不能再人道。
雖說李元吉確實有錯在先,但他已經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何必非要再搞得他和整個李家名聲掃地呢!
因此,李建成的想法是,既然如今牛進達等七名瓦崗舊將都已經反出了長安,就不妨將髒水全部潑到他們身上,對外宣稱他們七人早就背叛大唐暗中投靠了秦昇,如今趁著唐軍主力南征巴蜀便挾持李元吉出逃。
如此一來,不僅將此事完美遮掩過去,還能保全四弟李元吉和父皇李淵以及整個大唐皇室的名聲。
長子李建成的話可謂是說到了李淵的心坎裡。
畢竟從一個父親的角度來說,哪怕李元吉犯下再大的錯,都是他李淵的親生骨肉,他怎麼可能真狠得下心去大義滅親,將李元吉交給大理寺去審問定罪呢!
更重要的是,正如李建成說的那樣,天子以威德治天下,若是真將自己兒子的罪行公之於天下,不僅有損自己的天子之威,也會讓天下人質疑自己的天子之德,自己這個大唐皇帝將來還如何治理天下。
只是有些話當然不好明著說,因此李淵只能將李元吉搬了出來,重重嘆了一口氣,語氣似乎很是無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