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郎,你回京這麼多天了,沒去上過一次朝,不怕朝中同僚說閒話嗎?”
自從派剛投奔自己的祖君彥南下江淮去遊說杜伏威之後,秦昇便很少再出門,每日待在家中陪坐月子的妻子解悶,甚至回京這麼久都沒去上過一次朝。
丹陽公主楊翎雖說明白自己夫君是想多陪陪自己,但還是不免擔心會有人在背後非議他因私廢公。
畢竟自己夫君不管怎麼說都是尚書令和十二衛大將軍,一人身兼文官和武將之首,之前他坐鎮河北道沒辦法上朝大家也就不說什麼了,如今好不容易回京了還一次朝會都不參加,多少有些說不過去了。
可秦昇卻不這麼想,只因為隋朝實行的大小朝制度。
大朝又稱為大朝賀,一般只在正旦、冬至和萬壽這些重要日子舉行,文武百官和藩屬國的使節都要參加,依次以向天子道賀,很是隆重。
而小朝又分為朔望朝和常朝。
朔望朝即在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舉行的朝會,在京官員都要參加,一來朝拜天子,二來向天子述職。
常朝顧名思義就是日常舉行的朝會,每天卯時開始,主要是為了處理朝中大小事,朝中五品以上的官員或天子指定的官員都要參加。
在秦昇看來,自己穿越前就是一個朝九晚五的社畜,如果穿越之後還要每天凌晨五點去開早會,那自己穿越到底圖個什麼呀!
更何況,他雖然名為尚書令,但因為大隋常年不設尚書令,因此尚書省的公務一直是尚書左右僕射和尚書左右丞在處置,他這個尚書省長官反而無事可做。
至於他的十二衛大將軍就更不用說了,因為當初楊廣徵討高句麗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解除關隴貴族對十二衛和府兵的控制,因此他不僅組建了驍果軍,還從十二衛抽調了大量將士奔赴遼東作戰,致使十二衛在遼東戰場上死傷慘重。
之後又因為大隋征伐高句麗不利,各地起義風起雲湧,朝廷不得不分派十二衛去各地鎮壓百姓起義,致使十二衛蒙受了更嚴重的損失。
可因為大隋國力的衰退和府兵的大量逃亡,十二衛的兵力根本得不到有效補充,致使十二衛日趨名存實亡,形同虛設。
而十二衛的那些大將軍或將軍頭銜,也淪為了朝廷封賞給有功之臣的榮譽性加官,不再掌管十二衛的一兵一卒。
就像秦昇自己,名義上是十二衛大將軍,執掌大隋十二衛,但麾下兵馬中卻沒有十二衛的一兵一卒,可以說只是一個有名無實的武將之首罷了。
因此,哪怕秦昇真去上朝,也是無事可奏,純粹就是去朝會上露個臉,那又何必呢?
與其大早上去朝堂上聽他們君臣扯皮,他還不如好好利用自己在京城為數不多的時間,多陪陪自己的妻兒呢!
畢竟,河北道還有那麼多事情等著自己去處置,他不可能一直留在京都陪伴妻兒,楊廣也不可能會同意自己將妻兒帶去薊城的。
因此,面對妻子的擔憂,秦昇只是淡淡說了一句:
“朝堂上的事有諸公呢?我又何必去湊那個熱鬧呢!
再說了,若是朝中真有什麼事非我不可,你父皇自然會派人來宣我進宮面聖的。”
可是這世上的事往往是好的不靈壞的靈,他話音剛落,門外就有一名下人匆匆來報,說宮裡來人宣旨了,要齊國公立即進宮面聖。
聽到自己夫君說什麼來什麼,楊翎忍不住莞爾一笑,隨即催促秦昇快點更衣進宮去見她父皇,有什麼話回府再說,以免讓她父皇久等。
秦昇無奈只能讓妻子躺下好好休息等他回府,自己則起身去更衣準備進宮去了。
看著秦昇離去的身影,楊翎面上的笑容卻漸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憂慮。
因為她也從母后口中得知了,自己的孩子出生當夜,竟然天降異象,預示著這個孩子生而不凡。
若是換做其他母親,只怕是高興還來不及呢,可偏偏她是大隋公主,她的夫君又是位高權重手握重兵的尚書令兼十二衛大將軍,很難不讓人浮想聯翩。
這就是她為什麼要勸秦昇去上朝以及催促他進宮面聖的原因。
因為她很害怕其他人尤其是自己的父皇認為秦昇恃功而驕,甚至懷疑他有了不臣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