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狗屁頡利可汗是怎麼想的,難道他不知道大將軍是陛下的女婿,大隋的駙馬嗎?竟然派使者跑來勸說大將軍反隋。”
執失思力走後,麥孟才依舊是怒氣難消,忍不住跟其他同僚嘲諷起頡利可汗的無知無畏來。
可秦昇聞言卻是笑了笑:
“麥將軍這是將我們中原漢人的想法套到了突厥人身上,可你別忘了,啟民可汗、始畢可汗、處羅可汗和頡利可汗父子四人的可敦可都是我大隋的義成公主,他們同樣是貨真價實的大隋駙馬。
對於我們大多數中原漢人來說,女婿頂半子,是值得信任和託付的至親。
可對於草原上的突厥人而言,所謂的大隋女婿,不過就是讓他們可汗多了一個南下中原的藉口罷了。”
麥孟才知道秦昇說的都是事實,忍不住很是不屑哼了一聲:
“塞外蠻夷就是塞外蠻夷,罔顧人倫,與禽獸何異!”
此時之前一直沒有說話的張公謹卻是忍不住皺著眉頭道:
“大將軍,屬下有一事不明,雖說東突厥可汗自己不念翁婿之情,可如今天下大亂,各路群雄割據,他為何偏偏要相中大將軍呢?”
秦昇聞言不由輕輕搖了搖頭,語氣分明有些調侃道: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就是他們東突厥人做大隋的狗做久了,如今好不容易看到翻身的機會,自然要好好學一學當初主人的做派,反過來想要騎到原來的主人頭上作威作福。”
張公謹和在場不少人並不瞭解突厥人的歷史,聽了秦昇的話面色反而越發不解,顯然是並不太明白秦昇的意思。
好在魏徵博覽群書,倒是對突厥人的歷史多少了解一些,當即在一旁笑著替秦昇解釋道:
“當初高祖文皇帝受禪登基之初,沙缽略可汗因大隋對其禮薄,便以自己是周朝女婿為由,聯合前齊朝營州刺史高寶寧率軍攻陷臨渝關,準備大舉南下中原。
當時高祖文皇帝對此甚為憂心,好在左勳衛驃騎將軍長孫晟向他獻策,說突厥人有沙缽略可汗阿史那攝圖、達頭可汗阿史那玷厥、阿波可汗阿史那大邏便、突利可汗阿史那處羅侯四大可汗。
他們叔侄兄弟分居四面,各統強兵,都號可汗,表面上一團和氣,一致對外,實則各懷鬼胎,相互猜忌,對他們難以力征,卻很容易挑撥離間,讓他們自相殘殺,相互攻伐。
沙缽略可汗雖身為大可汗,但他兵力不如作為小可汗的達頭可汗多,與阿波可汗和突擊可汗更是貌合神離。
因此,長孫晟提議大隋可以“遠交近攻,離強合弱”,派人去拉攏達頭可汗、阿波可汗和突利可汗三個小可汗,孤立作為大可汗的沙缽略可汗。
高祖文皇帝採納長孫晟的建議,派太僕元暉西出伊吾道去見達頭可汗,賜他狼頭纛,對他甚是謙恭。
達頭可汗對此很是高興,便派使者去大興覲見高祖文皇帝。
高祖文皇帝故意禮遇達頭可汗的使者,冷落沙缽略可汗的使者,從而讓沙缽略可汗對達頭可汗生出了猜疑之心,懷疑他要勾結隋朝背叛自己。
之後,高祖文皇帝封長孫晟為車騎將軍,攜帶大量金銀珠寶東出黃龍道,跑去拉攏突利可汗,最終說服他突利可汗歸附大隋。
開皇二年,沙缽略可汗大舉南下,連敗隋軍,直逼關中,達頭可汗卻擅自退兵,逼得沙缽略可汗不得不跟著退兵,雙方的裂痕進一步加深。
開皇三年,沙缽略可汗聯合阿波可汗再次大舉南下,長孫晟再次派人去離間阿波可汗,說勝了是沙缽略可汗的功勞,輸了就是阿波可汗的黑鍋,最終成功說服阿波可汗派使者去長安請求歸附。
沙缽略可汗得知此事,一怒之下派兵襲擊了阿波可汗的老巢北牙帳,俘虜了阿波可汗的部眾,殺死了阿波可汗的母親。
阿波可汗無奈之下,只能西奔去投奔達頭可汗,達頭可汗得知事情的原委不由大怒,自立為大可汗,與沙缽略可汗分庭抗禮,突厥汗國自此一分為二。
隨後,達頭可汗決定借給阿波可汗十餘萬兵馬,助他向沙缽略可汗復仇。
阿波可汗一向以驍勇善戰著稱,又身負血海深仇,沙缽略可汗根本不是對手,接連吃敗仗,實力大減,自此由強變弱。
為了保住自己的可汗之位,沙缽略可汗只能逼迫自己的可敦金城公主改姓楊,遣使向大隋請和稱臣。
開皇七年,沙缽略可汗死,一眾突厥大臣和貴族擁立其弟阿史那處羅侯,也就是原來的突利可汗為新的可汗,稱為莫何可汗。
隋朝承認阿史那處羅侯的新可汗之位,並派長孫晟去道賀,賜給莫何可汗鼓吹旗幡,莫何可汗趁機請求討伐阿波可汗。
高祖文皇帝經過和高熲、長孫晟等大臣商議,認為這是進一步削弱突厥人的大好機會,便准許了莫何可汗討伐阿波可汗。
阿波可汗的部眾見莫何可汗的大軍攜帶著大隋賞賜的鼓吹旗幡,認為莫何可汗得到了大隋的支援,瞬間喪失了鬥志,紛紛望風而降,阿波可汗也因為兵敗被生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