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此時同樣在出兵和不出兵之間搖擺不定,見一向最善於揣摩自己心思的裴寂竟然立場鮮明反對出兵河東,不由微微一怔。
李建成則是面沉如水,不置一詞,根本看不出內心真實想法。
可李世民聽裴寂落入自己的圈套,自亂陣腳反對出兵河東,心中不由暗暗一陣冷笑,但表面上還是不動聲色繼續追問道:
“不知裴相可否說個明白,為何如今並非出兵河東的最佳時機?”
見李世民如此咄咄逼人,裴寂心中不由一陣暗恨,卻只能無奈硬著頭皮繼續說道:
“原因有三,其一是如今我大唐開國不久,諸事繁多,人心未定,理應側重於修內政,穩固朝綱,而非大舉興兵征伐河東。
其二是劉武周雖不足為懼,可他背後的突厥人卻是不可小覷,一旦劉武周派人向突厥可汗求助,很可能會引來突厥大軍南下,到時候情況可就大大的不妙了。
其三是臣擔心秦昇覬覦河東之地,他有可能會趁我唐軍和劉武周以及突厥人打得你死我活之時,突然出兵河東,到那時我們反而白白為他做了嫁衣。”
聽裴寂說得有理有據,李淵收復河東的心思頓時淡了不少。
尤其是當裴寂提到有可能最終反而便宜了秦昇,更是讓李淵堅定了此時不宜出兵攻打河東的想法。
在他看來,他李淵可以便宜天下任何人,唯獨不能便宜秦昇。
畢竟若不是因為秦昇的背叛,他也不會推遲兩年多時間才有機會龍登九五。
可聽完裴寂的說辭,李世民依舊沒有表態,只是看向一直沒有說話的李建成,不動聲色問道:
“皇兄,對於裴相之言,不知你怎麼看?”
李建成看著裴寂,見後者衝他狂使眼色,只能輕輕點了點頭,沉聲道:
“為兄認為裴相言之有理,如今並非是出兵河東的最佳時機。”
李世民眼見李建成和裴寂都落入自己的圈套,也當即跟著點了點頭,嘴角勾起一絲玩味的笑意道:
“皇兄所言極是,臣弟也認為裴相言之有理。”
此話一出,李建成和裴寂心中都不由猛然一沉。
尤其是裴寂,知道自己中了李世民的計,一顆心恨得幾乎要滴血。
但此時李世民卻是突然話鋒一轉,恭聲對李淵道:
“不過父皇,兒臣也認可朝中不少大臣的看法,如今大唐既已立國,也當立威。
既然如今並非出兵河東的最佳時機,何不揮師南下,謀奪富饒的巴蜀之地呢?”
聽到李世民提議謀奪巴蜀之地,李淵不由為之心動。
畢竟巴蜀雖說易守難攻,但出兵巴蜀既不會引來突厥人的干涉,也不會給秦昇任何趁火打劫的機會。
而且一旦拿下巴蜀,大唐必然實力大增,足以為將來大唐一統天下奠定基礎。
裴寂聽到這裡,哪裡還不明白李世民一開始就沒打算出兵河東,而是圖謀巴蜀之地,自己一時讓豬油蒙了心,反對出兵河東,反而幫了他的大忙。
他深知一旦讓李世民率軍拿下巴蜀,同樣會威望大增,威脅到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慌忙出言反對道:
“陛下,臣並不贊同此時對巴蜀用兵,臣還是那句話,如今大唐開國不久,諸事繁多,人心未定,理應側重於修內政,穩固朝綱,而非大舉對外用兵。”
“裴相此言差矣!”
李世民見裴寂反對,當即冷聲反駁道:
“正因為我大唐開國不久,內政要修,國威更要立,而揮師南下攻打巴蜀,便是我大唐的立國之戰,更是立威之戰!”
李淵深以為然,點了點道:
“皇兒說得不錯,我大唐也當拿下巴蜀,讓天下人見識到我大唐的國威。”
見李淵也支援對巴蜀用兵,裴寂只得打落牙齒往下嚥,不敢再出言反對,以免惹惱李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