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二位卿家也聽說李淵這個逆賊在長安僭越稱帝之事,正所謂是可忍孰不可忍,朕打算命十二衛大將軍秦昇從河北出兵討伐李淵,誅殺此賊,不知二位卿家以為如何?”
裴世矩和蘇威聞言不由一陣面面相覷。
他們也是剛得知了李淵在長安登基稱帝之事,擔憂楊廣在盛怒之下會做出什麼衝動之事,便一齊相約進宮見駕,沒想到還是從楊廣口中聽到他想派自己女婿從河北出兵討伐李淵。
可這無疑是不現實,畢竟關中和河北之間隔著一個河東,要想討伐李淵,就得先滅劉武周。
可天下人都知道劉武周早就投靠了突厥人,一旦秦昇率軍進入河東,很有可能會引來突厥人的干涉,到時候恐怕就不是秦昇討伐李淵,而是大隋和突厥之間的戰爭了。
但裴世矩知道,既然自己能看到這一點,楊廣不可能看不到。
但他還是咽不下這口氣,所以他才要問自己和蘇威的意見,想聽聽他們二人有沒有什麼解決的辦法。
若是他以擔心突厥人干涉為由勸楊廣暫時不可派秦昇去討伐李淵,只會進一步加深楊廣的怒意,認為自己老朽無用。
想到此處,裴世矩便決定換一種勸說方式:
“陛下,李淵僭越稱帝,大逆不道,確實該當伐之,只是臣擔心,秦大將軍一旦率軍離開河北,李淵便會派人去聯絡高句麗人或夏國公,趁機襲取河北,反而斷了秦大將軍後路。”
楊廣聽完面色變得越發陰沉。
因為裴世矩的話無疑打破了他心中最後一絲幻想。
看來有劉武周,突厥人,高句麗人和竇建德這四個威脅在,秦昇根本不可能安心從河北出兵,意味著自己短期內根本無法阻止李淵登基稱帝。
可除了秦昇自己還能指望誰?李景還是王世充?
可他們連羅藝和李密都鬥不過,怎麼敢派他們去對付更強大的李淵。
楊廣越想越氣,見一時對李淵下不了手,便決定對支援李淵的關隴貴族下手,讓其他世家看看,這就是背叛自己支援李淵的下場。
“朕打算下旨明發天下,要各地官府效仿河北,查抄關隴貴族的田莊,沒收他們的土地,不知二位卿家以為如何?”
裴世矩和蘇威又對視了一眼,皆看到了對方眼中的無奈。
最終,還是蘇威苦笑一聲道:
“陛下,恐怕此舉並不可行!”
楊廣聞言心中不由更怒:
“如何不可行,為何秦昇做得,他們就做不得,難道天下這麼多臣子,只有朕的女婿真正忠心於朕嗎?”
見楊廣發火,蘇威冷汗確是頓時就流下來了,慌忙解釋道:
“陛下明鑑,秦大將軍威名在外,身邊將士都是一直追隨他南征北戰的精銳,而非從河北招募計程車卒,因而並沒有什麼掣肘和顧忌。
可不少地方官不論是徵募士卒還是徵收糧草賦稅,都不得不依賴當地的豪強,因而並不好跟他們翻臉。
況且,不少田莊都藏匿和豢養有大量的莊丁,除非地方官府跟秦大將軍一樣掌握有一支絕對可靠的精銳兵馬,否則說不定不僅拿不下那些田莊,還有可能會引發更大的亂子。”
“難道朕拿李淵沒辦法,拿這些支援李淵的關隴貴族也沒有任何辦法嗎?”
這一刻,楊廣心中只覺得異常憋屈。
他不明白,自己做皇帝怎做得如此窩囊。
最終,還是裴世矩站出來寬慰他道:
“陛下,李淵本是隋臣,如今僭越稱帝,其行徑與漢末的袁術何異!
老臣敢斷言,李淵此舉不得人心,只要陛下回到洛陽之後,傳檄天下,號召忠臣義士討伐之,李淵必眾叛親離,最終落得跟袁術一樣的下場。”
楊廣看著裴世矩,最終緩緩點了點頭。
他等著這一天的到來!
……
半個月後,上百艘龍舟滿載著大隋宗室和文武百官,以及當年運來江都的金銀珠寶,在幾十艘戰船的護送下,緩緩駛離了江都這座天子巡幸了四年的城池,順著運河一路往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