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高開道與高句麗人有往來,但也僅僅只是生意上的往來而已。
他時常透過一些來往於高句麗和河北之間的商人,向他們出售中原的鐵器和糧食,換取高句麗人的優良戰馬。
高開道知道高句麗人一直在想方設法拉攏他,可他卻一直在跟高句麗人虛與委蛇,從不肯給他們什麼切實的承諾。
他之所以這麼做,並不是因為什麼所謂的民族大義,而是他很清楚高句麗人只是將他作為南下中原的跳板。
一旦他跟高句麗人勾結到一起,放高句麗人南下之後,他便再沒有任何利用價值,最終只能遭到高句麗人的無情拋棄,白白揹負一世罵名。
因此,他寧可盤踞在中原和高句麗之間,兩頭拿好處。
可如今既然秦昇率隋軍打過來了,那聯合高句麗人對付秦昇便成了唯一的選擇。
至於擊敗秦昇之後如何趕跑這些高句麗人,只能之後再說了。
於是不久之後,就有一名燕軍使者帶著高開道的親筆信出現在了平壤城的高句麗王宮內。
高句麗王高建武在看過書信之後,立即派人將莫離支(即宰相)乙支文德召進宮商議。
乙支文德在看過高開道的求援信之後,卻是搖了搖頭道:
“大王,高開道此人兩面三刀,之前屢次拒絕我們高句麗的拉攏,如今卻主動來信想要投效大王,想來是因為隋軍大軍壓境的緣故,想要借我們高句麗之手幫他擊退隋軍罷了。”
高建武點了點頭,沉聲道:
“本王也知道高開道此人兩面三刀不可信,可這何嘗不是我們高句麗人藉機南下中原,一雪前恥的好機會呢?”
雖說中原臣民都說楊廣三徵高句麗徒勞折損大量兵力,消耗了大量錢糧,最終卻是無功而返。
可對於高句麗人而言,卻是莫大的恥辱。
尤其是在第三次征討高句麗的戰事中,大隋名將來護兒攻破了高句麗重鎮畢奢城,逼得當時在位的嬰陽王高元不得不遣使請降,並將之前叛隋投奔高句麗的斛斯政送還,才讓隋軍班師回朝,從此結束了對他們高句麗的征伐。
雖說此後他們高句麗人藉著大隋國內百姓起義如火如荼,楊廣無暇再征討他們高句麗的機會,既沒有每年派遣使者入朝覲見楊廣,也沒有交還之前俘虜的大隋臣民,但對於高句麗人而言,之前的投降依舊是莫大的屈辱。
尤其是兩年前高建武繼任其兄嬰陽王高元的高句麗王位之後,更是無時無刻不想著向隋朝復仇,一來可以洗刷當年高句麗兵敗被迫遣使乞降的恥辱,二來也能建立起他這個新君的威望。
而高開道的來信無疑讓高建武看到了希望。
在他看來,他們高句麗大軍完全可以藉著這次機會南下中原,先逐步蠶食河北,繼而吞併整個北方,重現鮮卑人當年的盛況,立他們高句麗人的不世基業。
因此,他一看過高開道的求援信,便立即派人將莫離支乙支文德請進王宮,想跟他商討如何南下河北之事。
畢竟乙支文德不僅是他的莫離支,更是他們高句麗的一代名將,當年正是靠著他的運籌帷幄和用兵有方,才讓他們高句麗人一次次擊退了隋軍的大舉進攻。
如今他們高句麗人想要南下攻打河北,非乙支文德出馬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