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納言,悔不該當初不聽你之言呀!”
河間郡,樂壽城,金城宮。
當竇建德聽說羅藝覆滅的訊息,忍不住一臉懊惱對自己納言宋正本說道。
也難怪竇建德如此懊惱。
他在半個多月之前就在都城樂壽見到了羅藝的弟弟羅壽,得知羅藝有意跟自己聯手對付秦昇。
作為交換,在他們聯手擊敗秦昇之後,秦昇如今所佔據的上谷郡和恆山郡都歸他,羅藝自己寸土不取。
唯一的條件就是他們之間只能是秘密合作,絕不能讓幽州軍的眾將領尤其是薛萬鈞和薛萬徹兄弟知道。
竇建德對此也能理解,畢竟他自己也不想跟羅藝公開合作。
因為在秦昇強勢介入河北之前,他們兩家就是最大的對手,相互之間不知爆發過多少次大大小小的戰爭,兩邊將士之間早就結下了很深的仇怨。
如今突然間讓他們放下過往的仇恨,攜起手來一起對付另外一個敵人,短時間內確實很難讓人接受。
不得不說,羅藝開出的條件不可謂不優渥,竇建德自己對此也很是心動,本想順水推舟就此答應跟羅藝的合作。
但夏軍中卻有不少將領和謀士勸阻他,說如今因為秦昇來勢洶洶,羅藝不得不主動尋求跟他們聯手對付秦昇。
可一旦跟羅藝擊敗了秦昇,羅藝便是跟他們爭奪河北的勁敵了。
既然如此,何不暫且按兵不動,作壁上觀一段時間,待秦昇與羅藝鬥得兩敗俱傷之時,他們夏軍再出手,以坐收漁翁之利。
況且,羅藝坐擁六萬多裝備精良的精兵,其中還有一萬兵馬是打遍河北無敵手的幽州鐵騎,還有薊城這座河北堅城,如此實力即使不是秦昇對手,也能借此消耗秦昇的兵力,從而減少他們夏軍的傷亡,為將來爭霸河北儲存有生力量。
可這個計策卻遭到竇建德的納言宋正本的堅決反對。
他的理由也很簡單,兩家兵馬聯盟對抗強敵,最忌諱的就是各懷鬼胎,一心想要坐山觀虎鬥,借敵人之手消耗盟友的力量,企圖漁翁得利。
可這麼做的後果,往往就是讓對手有機可乘,最終將所謂的聯盟各個擊破。
因此,在宋正本看來,他們夏王應該趁秦昇與羅藝勝負未分之時,立即精兵盡出助羅藝一臂之力,一舉扭轉戰局。
至於將來與羅藝爭奪河北之事,那只是後話,如何擊敗秦昇率領的隋軍才是當務之急。
雖說竇建德也覺得宋正本說的不無道理,但他最終還是架不住一眾將領和謀士的勸說,尤其是國子祭酒凌敬的一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讓竇建德徹底下定決心,為了將來圖謀河北,暫且按兵不動,只是一直跟羅壽推說夏軍正在籌措糧草,可暗地裡只想待羅藝和秦昇兩家鬥得兩敗俱傷或者羅藝快要支撐不住之時再出手。
可誰都沒想到,羅藝竟然敗得這麼快,根本就不給他們夏軍任何馳援的機會,氣得羅壽氣憤撂下一句“豎子不足與之謀”,便離開樂壽追尋兄長羅藝去了。
事情到了這一步,竇建德才有些後悔當初的短視,忍不住跟當初勸自己出兵相助羅藝的宋正本訴說起心中的悔意。
雖說宋正本早就想到羅藝不會是秦昇的對手,可羅藝敗得如此之快還是遠遠超出他的預期,根本不給他們夏軍任何補救的機會。
不過事到如今,他只能寬慰竇建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