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世民率三萬精兵從關中開拔不久,秦昇率領的一萬三千多兵馬出現在了金墉城的東面。
當天下午,王世充也率領三萬兵馬出現在了金墉城的西面。
只是王世充並沒有選擇跟秦昇合兵一處,而是在金墉城的西面安營紮寨,與秦昇統帥的兵馬一東一西圍困金墉城。
聽說隋軍圍城,李密不顧自己大病初癒,親自登上了城頭,想要檢視城外隋軍的情況。
他先去了東城,看到城下的隋軍營帳綿延數里,旌旗蔽日,內心不由猛然一沉。
不過當他看到隋軍大營前面只有十幾工匠正在不急不慢組裝孤零零的幾臺投石車時,又忍不住長長鬆了一口氣。
他猜到應該是隋軍北上時為了加快行軍速度,隨軍攜帶的糧草輜重並不多,否則也不至於如今攻城在即了,卻只能拿得出可憐的幾輛投石車。
這對於自己而言倒是一個利好的訊息,要知道金墉城始建於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在位時又將其擴建為軍事堡壘,城小而固,為鞏固戍守要地,可謂是易守難攻。
秦昇統帥的隋軍雖說驍勇善戰,但想用區區幾架投石車就攻下固若金湯的金墉城,無異於是痴人說夢。
看過城東秦昇統帥的隋軍之後,李密又登上了城西的城頭,看到了截然不同的場景。
只見城西的隋軍大營前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大量工匠在組裝著一臺臺攻城器械,井闌、投石車、攻城雲梯和攻城槌一應俱全,一副誓要攻下金墉城的氣勢。
看過城東城西的隋軍情況之後,李密心中當即便有了底。
隋軍攻城,只能是以西面王世充統帥的隋軍為主,他們瓦崗軍也該將防禦的重心放在西面。
而他與王世充交手一年多,很清楚王世充帶的兵都是什麼成色,跟秦昇統帥的隋軍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也就是,只要自己能擊退城西王世充統帥的隋軍,金墉城便可高枕無憂。
甚至他們根本不需要擊退王世充統帥的隋軍,只要能夠抵禦住來自城西的進攻,堅持到關中援軍的到來,便可以對城外的隋軍內外夾擊,一舉擊敗他們,好好出一出虎牢關之敗的惡氣。
隨後,李密便對城中的兵力部署做出了調整,將精兵強將全部調往城西,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殘去守城東,由大將趙君德和郝孝德統領。
安排好一切之後,李密便回自己的大元帥府繼續養病了,並且難得睡了一個好覺。
因為他相信,在自己如此針對性的周密部署下,金墉城定然可以高枕無憂!
……
另一邊,當王世充知道城東的隋軍大營前只有孤零零幾臺投石車,甚至連一架攻城雲梯都沒有時,哪裡還坐得住,當即派遣使者來城東的大營見秦昇。
只是這次的使者並不是秦昇的老朋友張公謹,而是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則。
之所以不是張公謹,是因為他上次去見過秦昇之後,王世充對他談回來的條件很不滿意,自此便徹底冷落了他。
而張公謹也沒有慣著王世充,沒過多久便棄官而去,從此便沒了訊息。
對於這個王仁則,秦昇卻是早聞其名。
畢竟他小時候曾經看過一部火遍大江南北的功夫片《少林寺》,裡面的大反派就是王仁則。
不過歷史上的王仁則卻是跟家奴梁百年鴆殺了皇泰主楊侗,讓楊侗臨死前在佛前發出“願自今已往,不復生帝王家”的遺願。
當王仁則被親兵領進帥帳,秦昇看到的卻是一個身材魁梧高鼻深目的年輕人,與中原人的相貌有很大不同。
秦昇這才想起王世充是西域胡人,本來姓支,祖父支頹耨早逝死後,他的祖母改嫁給霸城一個姓王的人,他的父親支收便跟著繼父改姓了王,從此他們這一脈便全部姓了王。
想到王世充曾經想將他唯一的女兒嫁給自己,秦昇心中就不由一陣好笑。
希望自己錯過的不是巴扎婭這種級別的美人。
倒是王仁則見到秦昇,慌忙躬身向小不了他幾歲的秦昇施了一禮:
“末將王仁則,參見大將軍。”
因為沾叔父王世充的光,王仁則官至鷹擊郎將,歸十二衛統轄,因此在秦昇這個十二衛大將軍自稱末將。
“王郎將不必多禮。”
秦昇看著眼前這個在自己面前表現得謙恭有禮的年輕人,完全無法跟歷史上那個毒殺皇泰主楊侗的狠人聯絡到一起,只能說人不可貌相。
“多謝大將軍。”
王仁則謝過秦昇,看著眼前這個比他小了好幾歲卻位高權重的十二衛大將軍,心中不由暗暗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