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昇剛走出江都宮的宮門,迎面就被三名年輕的將領攔住了去路,開口便問他是不是秦昇。
秦昇點了點頭,沒有否認。
根據他多年看爽文小說的經驗,這三個年輕將領應該是不服他這個來路不明的傢伙突然空降成他們的上司,特意跑來宮門口堵自己,想當面給自己一點眼色瞧瞧,好讓自己知難而退,主動上書辭去十二衛大將軍一職。
之後的劇情就是自己霸氣側漏,用一身王霸之氣將他們收拾得服服帖帖,納頭便拜,從此成為自己最忠實的小弟。
可沒想到三名年輕將領看到秦昇點頭,當即相視一眼,隨後同時納頭便拜,嘴上一齊泣聲道:
“多謝大將軍救陛下於危難,否則我等萬死難辭其咎!”
秦昇見狀不由愣住了。
因為這怎麼跟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樣呀,自己都還沒來得及散發自己的王霸之氣,他們三個怎麼就一起跪了。
不過隨後當他得知三人名叫沈光、麥孟才和錢傑,便明白了是怎麼一回事。
歷史上,楊廣在江都之變中被宇文化及所殺,沈光、麥孟才和錢傑等人認為自己深受楊廣大恩,便暗中糾集義士,密謀殺掉宇文化及為楊廣報仇。
不料他們的密謀因為遭人告發而事洩,讓宇文化及得以逃脫,最終他們三人帶著幾百義士面對司馬德戡的率兵圍攻,力戰而死,沒有一人投降。
如今因為自己的出現,楊廣並沒有在江都之變中遇難,可還是令他們三人為此驚出了一身冷汗,知道若不是自己及時率軍趕來護駕,恐怕楊廣最終還是難逃一死。
若是楊廣當真命喪叛軍之手,他們三人要麼以死謝罪,要麼拼上自己這條性命去為楊廣報仇。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秦昇不僅救了皇帝楊廣,也挽救了他們三人的性命。
這也是為什麼他們三人特意等候在宮門外面當面拜謝秦昇的原因。
秦昇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後果也很是唏噓,畢竟像沈光三人這種忠義之士,不管在哪朝哪代都是很讓人敬佩的。
念及於此,秦昇當即上前將沈光三人扶起,好生勉勵一番。
隨後,沈光提出由他做東,請秦昇去江都城中最好的淮揚酒樓去喝酒。
秦昇也想跟他們三人拉近關係,便欣然同往。
不過他們在路過城中校場的時候,看到校場上不知何時豎起了上百根高杆,每根高杆上都懸掛著幾顆人頭,有一些甚至還在不住往下滴著血,顯得很是滲人。
麥孟才看到這些人頭,面上不僅沒有一絲憐憫,反而狠狠往地上啐了一口,恨恨從牙縫中擠出四個字:
“死有餘辜!”
秦昇知道這些人都是因為參與江都之變而被殺,其中不僅有宇文化及和司馬德戡這些主謀,還有不少知情不報者也一律被以同謀罪處死了。
不過這些人中有兩個比較特別,一個是魏姓宦官,他擔任司宮之職,深得楊廣信任。
楊廣之前特意挑選了幾百名勇猛矯健的官奴,稱為“給使”,給他們很優厚的待遇,甚至將身邊的宮女賜給他們。
他本來將這些給使安置在玄武門,就是為了以防不測。
可在江都之變的當晚,司宮魏氏卻給這些給使假傳聖旨,說天子開恩,放他們出宮休沐,致使兵變當晚,楊廣身邊無人護駕。
事後楊廣派人查清了此事,這個魏氏自然是難逃一死。
另一個則是內史舍人封德彝,他本來跟內史侍郎虞世基一樣都是楊廣最信任的幾個臣子之一。
可在兵變的當晚他為了活命,竟投靠了宇文化及,起草了歷數楊廣罪過的文書,打算在楊廣死後公告天下。
可沒想到最終因為秦昇的及時救駕,宇文化及功敗垂成,封德彝也為起草文書之事被打為同黨,被楊廣下旨滿門抄斬。
不過對於封德彝的死,秦昇也沒什麼好惋惜,畢竟在歷史上這個封德彝也不是個什麼好東西。
他一開始是跟著楊素混的,楊素死後又暗中依附虞世基,跟他狼狽為奸,致使隋朝國政日益敗壞。
江都之變後,他又追隨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敗亡後,他又歸順了李唐,因為進獻秘策而得到了李淵的信任,讓他做了天策上將府的屬官,輔佐李世民攻取洛陽。
可他卻暗中支援李建成,在李淵的兩個兒子之中左右逢源。
或許是他偽裝得太好,竟騙過聰明一世的李世民,甚至在即位後還拜他為尚書右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