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晉雖知道陸頃言還有另外的事情要做,但他卻還並不清楚他到底要做什麼。
當然,他也不是沒問過。
但陸頃言的回答卻是:時機未到。
好吧,他鐘大國師可不是那種會強人所難的性格。
他不說,他便不問好了。
蒼梧國此次大敗,按理說,鍾晉這個身臨戰場的國師是要受到牽連的。
但好在,陸頃言早就把此事鋪墊好了。
在鍾晉來之前,蒼梧國本就有一位大祭司。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鍾晉成為國師後,原本的大祭司自然是會有危機感了。
陸頃言便讓人在暗中給大祭司下煽點風火,促使大祭司與鍾晉爭鬥。
簡單來說。
戰略本應是作戰將軍與國師共同商討制訂即可。
且這次的戰略本已做好謀劃,即將開始進軍之際,半路卻突然殺出了道聖旨。
皇帝要求親自指導此次戰事,由大祭司從中輔佐修繕。
這不,原本的戰略就被修改了。
不過,其實皇帝和大祭司修改的戰略也是很完美的,卻耐不住軍中有“奸細”啊。
既然戰略不是鍾晉所出,那最終的大敗也自然落不到他的頭上。
話雖如此,但他可是很敬業的。
明知道這條戰略會大敗,他身為國師總是要提出來的嘛。
所以,其實皇帝和大祭司修繕過戰略後,他是有與皇帝提出異議的,可卻被大祭司完美秒殺。
好吧,那就更怪不得他了。
現在戰事大敗,皇帝這才終於發現了什麼端倪。
似乎是大祭司在刻意與鍾晉爭鬥。
皇帝要治罪大祭司是肯定的,但同時也要拉攏鍾晉。
奈何,鍾晉是那麼好拉攏的嘛?
自從將士們大敗歸朝,鍾晉就去了宮裡請了個罪,再任憑皇帝如此留他也不來了。
皇帝那叫一個心梗。
可鍾晉的確是有些本事的,皇帝怎捨得就此放了他?!
故而,皇帝后面就總讓人去請他。
鍾晉起初是住在京都的一家客棧裡,後來被皇帝的人找的煩了,就來了這裡。
這裡每天都人來人往,隱蔽性比較好。
可時間久了,皇帝的人也很快還是會找到他的,所以,他也並未打算在這裡住太久。
等到蘇染和譚雪兒過來了,他就會離開。
當然了,也不會出城的。
他該去宮裡找皇帝了。
自己的窩讓給了別人,他總是要再找個窩的嘛?!
給皇帝這邊晾的也差不多了,他也得見好就收不是?
將蘇染和譚雪兒安排妥當後鍾晉就去了宮裡。
臨走前,還不忘叮囑她們有任何事都可以找老鴇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