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業想過做院線,但是他擔心的是沒有一套詳細的方案去和現在國內的院線爭奪市場。
只能暫時放在心裡,畢竟投資影視的生意,他做的很好,每年賺的錢也不少。
但是現在蘇偉——西影的最大股東,又是徐正業起家的恩人提到了院線的事情。
他就不能不去重視了。
“蘇董,我之前也想到過,但是前期的投資太大了,面對國內已經快要飽和的市場,沒把握!”徐正業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蘇偉道:“徐總,你的眼光還是太短了!”
眼下看,票房和院線呈現出來的比例是對等的。
徐正業不太明白蘇偉話裡的意思,但他肯定蘇偉不是在嘲笑他,而是確實有他沒有看不清楚的地方。
徐正業虛心請教:“蘇董,你能講的再具體一點嗎?”
蘇偉說:“你看到的飽和是電影票房的飽和。
而真正的市場在哪裡?在消費者手中,電影市場的發展,背後的原因不僅僅是行業人員的努力,而是建立在中國服務行業同樣發展迅速的基礎之上的。
你要看到的是消費者的潛力,而不是電影投資、電影票房的潛力!”
徐正業點了點頭,好像有點明白蘇偉的意思了。
蘇偉接著講:“在中國,一線城市有多少?二線三線城市有多少?四線小城市有多少?
現在的院線遠遠不夠,就算是一個小縣城,也有很大一群人是能夠支付幾十塊的電影票的。
市場不僅沒飽和,反而才剛剛開啟!”
徐正業恍然大悟,他之前考慮事情的出發點就有了偏差。
他一直是在觀察電影票房的高低來衡量看電影的人數多少。
忽略了中國還有那麼多的中小城市有能力的消費者。
不僅如此,從蘇偉的話中,徐正業還聽出了另外一層意思,電影將會成為尋常百姓的娛樂消遣方式。
按照這個邏輯推理,中國的電影市場還沒有真正開始爆發。
很有可能會出現繁榮的現象。
而他們現在就踩在前往繁榮的方向上。
徐正業瞬間有了信心,“蘇董,我好像有想法了!”
蘇偉提示道:“做院線不一定一開始就鋪的很廣。
我說過,服務行業的關鍵在於讓消費者享受到最優良的服務。
所以,可以按照產品理論去打造一個響亮的院線品牌,然後再慢慢擴張,擴張的主要方向瞄準中等城市。”
徐正業點頭,他完全贊同蘇偉的想法,宏偉集團最擅長的就是做品牌,如果這次西影與宏偉集團合作院線專案,打造品牌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蘇董,你準備投入多少?”徐正業迫不及待直接問。
蘇偉回答說:“看前期發展情況,如果一切順利,我也不知道會投入多少,你清楚我的做事風格,既然要做就一定做到最好!”
徐正業隱約的感覺到,國外院線在中國的投資未來的路不太好走。
這並不是他所關心的,他關心的是西影將會投資一個新的專案,而且是一個很賺錢的專案。
“蘇董,西影對院線很有興趣!”徐正業表態說。
“到時候你拿著方案去宏偉投資找張總,現在投資的事情都由他去處理,我今天找你來主要是聊這個事情!”蘇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