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使人進步。
小學就學到的道理。
但是人越得勢的時候,往往會忘了這個簡單的道理。
能保持下來的,你在大眾場合普通的一番話,也會被人誤解成裝逼。
但是蘇偉給人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他說出來謙虛的話,體會不出裝逼的意思。
應該說他沒有刻意去裝,只是他的能力太強,受到的崇拜太多了而已。
郭廣昌和蘇偉認識,是透過馬大雲的關係熟悉的,但是他並不瞭解蘇偉。
現在,他需要表現出非常瞭解蘇偉的樣子,去增強彼此的親切感。
因為他知道,蘇偉是一個能夠引領時代的人物。
可是以他在業界的地位,又不能太卑微像員工一樣去奉承蘇偉,他需要拿捏好分寸,既讓蘇偉聽起來舒服,也不會讓兩人之間的差距拉的太大。
他是高手。
他從蘇偉的笑臉可以看出,他說的話是讓蘇偉感受到舒服的,同時蘇偉舒服了,他必然很舒服。
“郭總,接下來看你表演了!”蘇偉輕輕拍了一下郭廣昌的肩膀。
如果換作其他比他年齡小的人做出剛剛的動作,他可能會生氣,給人感覺有種高高在上的味道。
但是蘇偉不一樣,他就是那座高山,在座的一直想攀登而爬不過的高山。
他的這種心態,完全改變了蘇偉剛剛動作的意思,他覺得蘇偉是真誠的在鼓勵他。
所以他應該真誠的做出回應。
“我相信在蘇董的帶領下,我們這群人會給外媒留下深刻的印象。”郭廣昌說。
他覺得自己的話說的很有水平,既給了蘇偉的面子,也給了整個中國民營企業界的面子。
此時,在臺上講話的是馬大雲。
馬大雲的觀點雖然說沒有像蘇偉那樣驚為天人,但也有獨特的風格,結合當下實際來分析綠色經濟發展道路。
是的,在蘇偉提出“綠色經濟”這個詞彙之後,接下來上臺的所有人都將把這個詞不停地掛在嘴邊,以顯得他們的講話同樣的深刻和高階。
馬大雲的講話依然贏得了陣陣掌聲,他在臺上以最飽滿的熱情陶醉在自我欣賞的情緒之中,所以觀眾給予他的掌聲,就是對他自我陶醉的肯定。
那種感覺是很美妙的。
馬大雲講完之後,臺下的嘉賓,媒體自然而然就會拿他的理論去和蘇偉的理論比較。
馬大雲的聰明在於,他的講話表述很高階,給人的感覺是,他在進一步去陳述蘇偉的觀點和補充。
如此以來,在聽者的心裡面,就不會覺得他的理論和蘇偉相差太大,甚至認為兩人講的是同一個話題。
蘇偉講的是大框架,馬大雲提的是小細節。
在大時代發展下,肯定是描繪藍圖的人更偉大,但是提及細節的人也不簡單。
嘉賓都覺得馬大雲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僅次於蘇偉。
馬大雲之後,上臺的幾位企業家代表,表述相對僵硬了一點,理論也老套了一些。
不過他們清楚一點,就是在自己的講話中,不斷去提到“蘇偉”的名字或者引用蘇偉講的理論,就會讓人覺得他們也是有所思考的。
最後,不會差到那裡去。
明白人一聽就知道,後面的是在依葫蘆畫瓢。
不過對他們自己而言,畫瓢也是需要本事的。
這個理論一定沒錯。
別人怎麼看他們?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場大多數人是趕不上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