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的理念不僅僅在巴菲特腦子裡是模糊不清的,在美利堅,這個詞彙也沒有得到全面的解釋。
蘇偉的解釋讓人聽著很舒服很有道理,概括的相對全面了。
楊明華作為主持人和投資者兩個身份,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過渡當前的問題?
他也沒怎麼聽懂蘇偉的解釋,回頭看巴菲特,巴菲特的神情還像陷入了沉思一樣。
整個活動現場在一陣喧鬧之後,安靜了下來。
都在等著巴菲特講話,“金融可科技”是他提出來的,同時把難題甩給了蘇偉,想證明自己對金融投資的理解深度。
然而現實情況並沒有往他腦子裡預測的那個方向發展。
他現在不得不去承認蘇偉的認識很深刻,深刻到他完全找不到補充的地方,以至於在亞洲的投資家們面前難以尋找到存在感。
漸漸地,金融論壇的關注度已經從他為主導向蘇偉為主導轉移了。
巴菲特突然露出了笑容,他需要找個臺階下,承認蘇偉的過人之處,所有人眼睛都在盯著他。
“我沒想到過金融科技的概念已經在中國市場推廣開了,蘇偉董事長的解讀是我聽到最全面最客觀且最準確的解答,在美利堅,找不出第二個人能夠超越蘇偉董事長的認知!”
他不吝嗇掌聲,嘉賓們也跟著鼓掌。
蘇偉無疑是給中國的投資家們找回了一點顏面。
但是巴菲特評價他時,話術用的很巧妙,首先將自己抬高到一個出題人和閱卷人的身份,蘇偉的答案要經過他的審閱才能判定為合不合理?
如此一來,京城金融論壇的主角依然沒有發生改變。
是因為他決定來華之後,才有這場經融論壇。
無論言語上如何強硬,但是在內心裡,巴菲特不敢小看蘇偉這個年輕人。
甚至在舞臺上第一次有了一點忐忑的情緒,害怕接下來的話題中,又被蘇偉驚天言論搶了風頭。
對他來說,今天的活動,透露的已經夠多了,如果可以立即結束,是最好的。
相信臺下的嘉賓們依然會為見到他本人而感到榮幸。
不過作為主辦方的明華投資有限公司,當然想盡可能的讓活動的時間延續的更長一點,讓巴菲特和蘇偉多講兩句,以此來推廣自己的公司。
楊明華高興道:“蘇偉董事長和巴菲特先生對金融的理解遠遠超過了我們,我想在座的各位還有很多問題想和兩位投資界的神話人物交流吧!接下來的時間交給在座的各位嘉賓!”
巴菲特緩了一口氣,幸好不是他和蘇偉兩人之間對聊,旁聽的人總會去分析誰對說錯,誰講的更好,很容易陷入比較的局勢之中去。
和嘉賓互動,隨口暢談就行,巴菲特有足夠的信心,能夠接受來自活動現場投資家們的問題。
印度牛起資本的創始人起身問:“很高興今天來到現場,有機會和臺上兩位投資界的神話人物一起交流。
我想請教巴菲特先生,怎樣才能更好的利用好閒散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