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校方提出的合作計劃比較符合實際情況,蘇偉贊成他的看法。
他們從蘇偉的答覆中也看到了可能性。
劍橋大學和英國國內的名企,以及國際上的知名企業都有相互合作。
它的名氣高自然會吸引來很多的企業,實際上相當於一種人才的投資。
劍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和中國的企業有過深入交流,今天蘇偉的講課無疑是給校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對宏偉集團和中國的民營企業有了全新的認識。
所以在蘇偉講完第一節課的休息時間裡,參議院的成員就在討論這件事情。
最後決定和蘇偉單獨聊聊。
正好在課堂上,有學生表明了想去宏偉集團入職的想法。
校方藉機給學校學生牽線搭橋。
杜校長微笑著說:“蘇董,能夠在英國遇到你是我最高興的事情!”
無論這句話是真是假,給足了蘇偉面子。
“感謝蘇董給了學校學子深造的機會!”參議院的領導說。
蘇偉禮貌的客氣了一番。
準備離去,突然想起了一首詩,《再別看橋》。
“能帶我去康橋看看嗎?”蘇偉問。
杜校長說:“當然,蘇董,我親自帶你去。”,突然想到了同一首詩,“我想起了以前一位中國的詩人在那裡留下了一篇美麗的詩歌!”
蘇偉點頭,“我也正受此啟發!”
徐志摩當初在遊玩康橋時,寫下來一首經典詩歌《再別康橋》,被翻譯成多國語言。
語言輕盈柔和,形式精巧圓熟,徐志摩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緻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是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蘇偉在讀書的時候,這首詩倒背如流。
最讓人記憶尤新的是那一句“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杜校長帶著他到了康橋,蘇偉看到眼前的景色,試著去體會徐志摩當時的心裡活動。
不過他的切身感受好像有些許不同。
觸景生情,蘇偉脫口而出留一下了一篇詩歌。
其中有兩句很抓人心。
杜校長吃驚的看著蘇偉。
他沒有想到蘇偉還有如此情操,而且詩歌造詣很高。
“蘇董,你剛剛吟誦的那一首詩歌是你自己創作的嗎?”他有點懷疑的問。
蘇偉謙虛道:“觸景生情,隨便唱了兩句!”
“你能給它作個名嗎?我想在劍橋大學的報紙上刊登發表!”杜校長請求道,“如果你需要版權費,我們願意給予合理的報酬!”
顯然,他很喜歡蘇偉吟誦的這首詩歌。
蘇偉笑道:“就叫《初見康橋》吧!版權費什麼的,就不用了,我也只是隨口說了幾句!”
杜校長此時的腦子裡對中國企業家的印象有點模糊了,如果所有知名企業家都像蘇偉這樣,那麼中國的詩歌文化該有多繁榮?
而且他現在聽到的是當代詩歌。
“好的,感謝你,蘇董!”杜校長說。
游完康橋之後,蘇偉婉拒了參議院的晚宴邀請直接回倫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