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明顯感受到今天來現場的國外記者有意刁難蘇偉,提出的問題尖銳,而且在引導現場的媒體記者們朝著華為科技的晶片研發工程會失敗的方向走。
他心裡肯定是不舒服的,但是一個企業家的氣度必須要拿出來,就像蘇偉一樣,無論外媒問出何種刁難的問題,他都沉著冷靜的回答。
任正非也是經歷過幾十年大風大浪的人,他完全不敢想象身邊不滿三十歲的年輕人有這樣的心態。
現場的記者並沒有在蘇偉這裡討到便宜。
反而是蘇偉的回答字裡行間裡充滿了自信,意思是海思半導體公司一定會成功研發出晶片。
接下來,記者把目光轉移到了任正非的頭上,期待在任正非的回答中能夠找到一些製造輿論的切入點。
記者問:“任總,請問你為什麼會選擇和宏偉集團合作?”
宏偉集團幫助華為科技買裝置的事情屬於商業機密,外界是不知道的,所以記者朋友包括業內人士好奇他與蘇偉合作的選擇也是正常的事情。
任正非回答:“因為蘇董的眼界很寬,我聽過他多次在國內交流會上的講話,他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當然宏偉集團的資金雄厚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蘇董本人有意投資海思半導體公司的科研專案,我當然伸手歡迎!”
外媒記者問:“任總,你認為華為成功的機率有多大?”
任正非道:“這個問題剛剛蘇董已經回答了,如果是因為語言不通導致理解上的困惑,希望這位記者朋友下去之後找一箇中國朋友好好體會一下!”
的的確確,剛剛蘇偉已經在回到收穫問題的時候,已經闡明瞭態度,一點點的積累起來,總會成功的。
所以成功的機率是百分之百,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外媒記者感覺自己被言語攻擊了,他不再發言,當著今天中國國內的專家和企業家們也不敢提出過分的問題,他來參加新聞釋出會準備的問題本身就具有攻擊性,反過來任正非回答他的話算是抵平了。
又有外媒問道:“任總,如果海思半導體公司的晶片過程能夠取得成功,你認為中國自己生產的晶片能夠走出國門嗎?”
這個問題讓在場的國人心裡有點不舒服了,紛紛回頭望向提問的記者,記者反而是一臉微笑,絲毫沒有意識到問題中帶有一定的歧視或者說這就是他的本意。
任重笑道:“只要中國的大門開啟,我們的東西就能走的出去!”
任正非知道外媒記者是在懷疑華為科技生產的產品質量問題,但是他沒有選擇用尖銳的語氣懟回去,而是提高到中國國力不斷增強的層次上來。
有偉大的祖國作為依靠,還懼怕什麼。
總有一天在世界高新技術產業領域會出現無數個帶有“中國”漢字的成果。
外媒接著問:“任總,我想聽一下你對自己的評價,你自己認為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任正非道:“中國人!”
這個回答相當硬氣,振奮人心,中華民族幾千年沉澱下來的優良品質全部概括到這三個字中。
外媒記者不再提問,他沒有得到自己想聽到的。
他以為任正非會非常謙虛,然後他可以把這種謙虛虛化成一種自卑感,大做文章,在國際上製造輿論,沒想到的是,臺上的兩位,沒有一個在今天的記者提問環節表現出謙虛的狀態。
外媒記者在想,他們好像已經篤定了晶片工程一定能夠成功。
外媒記者最後還在內心了冷哼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