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斥候傳來的訊息,起碼有近十萬的楚軍,被秦軍給俘虜了。
原本楚軍的想法裡,逃尚且可活,被抓則必死。
長平之戰的歷史,印著在六國所有人的腦海裡。
邯鄲之戰後,邯鄲生靈塗炭,就是最好的驗證。
這二十萬被抓的將士,下場自然不必多說,可才過了兩日,又有訊息傳出。
秦軍並未坑殺楚軍,反而在繼續搜尋楚軍,人數超過了二十萬。
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秦軍沒有坑殺楚軍,而是把這二十多萬人押往了壽春。
既無虐待,也無殺戮,反而好吃好喝供應著。
項燕立刻讓人封鎖了訊息,若是被人知曉,秦軍和認知裡的不一樣,這剩餘的兩萬多人,估計也會逃的差不多了。
眼下,已經近了烏江,只要渡過烏江,對岸都是項羽的人,自然可以東山再起。
昌平君伸手接過寶劍,深吸一口氣,道:“我楚王羋啟,定要重整大楚!”
說完,他便示意大家起身。
昌平君當楚王,這些人沒有意見,畢竟,名望和地位在這裡,他當不了,那其他人誰來當?
……
羋啟望著前方不遠處可見的烏江,朗聲道:“武安君,我等得抓緊時間,過了烏江,就安全了。”
項燕重重點頭,翻身上馬,大手一揮,“走,去最近的渡口。”
作為江東人,項燕對烏江熟悉的很,自然知曉這邊的渡口在哪裡。
其餘人也不廢話,多日的逃亡已然疲憊不堪,只等過了烏江,好生歇息吃一頓飽飯。
大軍,快速朝著最近的渡口而去。
說是最近的渡口,實際上,烏江上沒有明確的渡口,大多都是小船而已。
可幾萬人的大軍,一些個村民家裡的漁船,自然無法穩定渡河。
唯有真正的渡口,才有不少的船隻,可以快速過江。
眼下,剛剛春分,烏江兩岸泛黃的蘆葦已經生出了綠芽,由於這一年多的秦楚之戰,導致烏江岸邊的蘆葦都無人清理。
往日裡,村民們冬日割了回家曬好,也是暖冬的好東西。
可秦楚這一戰,打的太久了,不能說十室九空,也有個三四成空了。
這蘆葦沒人處理,便任由其泛黃雜亂。
等看到了渡口後,項燕笑道:“看,大王,那邊就是渡口,只需再過一個時辰,就可以渡過烏江,一切都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