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璟對一行人解釋道:“重建莊子不單單是為了騰出山谷做他用,一是這裡離溼地近,二是我想讓莊子做個樣板。大明的農莊就該像我這樣!我有能力在莊子有產出掙錢的情況下給佃戶莊民們更好的生活。地主掙錢的前提不應該是讓佃戶窮困潦倒。”
張璟指著圖樣繼續說:“道路必須用瀝青攪拌碎石鋪設,從莊子到山谷到官道都要連通。這活兒幹好了以後是門大生意。另外所有房子的外牆都要塗抹三合土,我這裡有新的配方。建莊子的時候,還要建磚窯和三合土工坊。我們自給自足。等莊子建好了,兩個工坊可以繼續往南方售賣建材。另外種水稻有諸多好處。大米好吃是一,稻田裡面還能養殖魚鱉蝦蟹是二。田壟之上種植桑樹,莊戶裡的老孃們兒小娘們兒養蠶是三。辛苦謝經承幫忙找懂養蠶的婦人過來教授技巧。”
張璟接過管家遞過來的水壺喝了口水繼續:“原來的水澆地裡種植我弄到的高產農作物。土豆、玉米和紅薯。畝產五六百斤問題不大。只會多不會少。比種麥子高粱能有更多的糧食。基本上都可以作為主食來食用。”
“五六百斤?!”頓時在場的人都驚呼了起來。
五六百斤我還是保守估計的了。有必要那麼緊張麼?難不成現在畝產很低?張璟心想著就開口問道:“怎麼了?我們平日裡夏麥秋粟的產量多少?”
“我印象中據宛平縣誌記載,前朝到洪武基本上沒有超過兩石半的。換算下來也就三百五十斤左右。”謝經承馬上就說出了數字。
“放心吧,我這個土豆玉米啥的畝產只會高不會低的。哈哈哈哈,啊呦。”張璟囂張的笑聲被張輔直接抽停。
首發:塔讀小說
“璟官兒,這不是開玩笑的。華夏千年都是以農立國。這農耕之事切不可玩鬧。你可確定?”
“哥!你得信我!”張璟大聲的堅持著。
“我弟說了能有五六百斤必然有五六百斤。種下去就知道有沒有了。不夠指揮僉事府貼!”張輔現在對張璟的信任已經不講原則了。無條件的信任!
張璟繼續說道:“最重要的是新莊子的營建,必須按照我的圖紙來。莊子裡面要有排水溝,明溝暗溝都要有。莊子上會修建混堂,莊民每日必須沐浴!每戶都要建設茅廁!都要!一家都不能漏!不允許隨地便溺的情況出現!病從口入,衛生必須要保證。”
“小莊主誤會了。莊子上雖然沒有混堂,莊民們沒辦法每天洗澡。但是大家絕沒有隨地便溺的事情。莊子裡面您去看看就知道。這夜香可是上好的肥田料,莊邊有專門的糞池用以收集。”劉莊頭解釋道。
“對我來說,一個是莊子的格局要有利於流通。二是莊子裡面要保持潔淨。人也要保持潔淨!病從口入。不洗澡身上會滋生出很多看不見的毒蟲。會讓人得病的。必須要保證生活環境的潔淨。整體環境的衛生最終會讓生活在其中的人受惠。一啄一飲皆是因果。新莊營建完成以後,我會把保持生活環境以及身體潔淨寫進莊規。做得好有獎賞,做不好要罰!”
張輔皺了皺眉頭:“這樣不是讓他們改變生活習慣麼?他們會願意麼?”
未等張輔話音落地,劉莊頭就忙不迭大的說道:“莊主出賞格,小老兒立字據!保證遵守新莊規!只要莊主不吝賞賜,小老兒一定為莊主好好管教這幫泥腿子!”
“你這個老滑頭!好處都給你佔了。”管家張永望笑著調侃劉莊頭。他曉得張璟大的脾氣。不在乎錢,只要你聽話。一般來說璟官兒關照的事情都有道理。聽了不會錯。至於為什麼,無所謂。只要有好處就有人願意改變。
張璟根本不在乎劉莊頭向他討賞,他只要結果就好。接下來的事情就比較簡單了。劉莊頭帶著張璟一行人到莊子裡面轉了轉。的確像莊頭所說的,莊子裡面還算乾淨。連別的農莊裡面常見的牲口糞便也沒有。聽說都給莊上的娃兒收拾到糞池裡面了。反正最後都是地裡用的。家裡大人都關照過,看到就要撿拾到糞池。撿的越多,地裡的收成越好。時間一長,就成習慣了。張璟一看,這很不錯啊。看來自己的要求也能做的到了。一天下來幾個人也是腰痠背痛的累極了。張璟早就累了,畢竟是個十歲小孩大的身體。再強韌也會疲憊。
讀者身份證五六37四三陸七伍
張輔關照管家把昏昏欲睡的張璟抱到了車上。張府的馬車也好牛車也好,都在車輪上裹上了厚厚的杜仲膠。還安裝了板彈簧。張家馬車在北平城是算得上號的。關鍵是坐的舒服。不過這杜仲膠大的成本也是相當的感人。所以很難在軍事上大規模使用。
張璟的打算是未來基地提供化工橡膠。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車輛的舒適性、安全性以及透過性。高硬度的化工橡膠還能使用在馬蹄上,一種是直接修建馬蹄以後直接用膠水粘上。跟馬蹄融為一體。比鐵製馬蹄還要耐磨。另外就是在鐵製馬蹄上套一個,用壞了膠水可以用藥水消融。這樣可以在進城和偷襲的時候使用。不會破壞城市硬質地面,可最大程度上減輕馬蹄造成的聲響。雖然城裡面的石頭磚很硬,但是大量的騎兵走過以後就很難說了。長安城大的朱雀大街,幾乎一個足球場的寬度。中間還會預留一百五十尺寬大的泥地用於跑馬。所以小說中紈絝在朱雀大街上縱馬狂奔傷害行人的場景大機率不會發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第二天張璟醒來的時候,嬤嬤在外間準備好了熱水給他洗漱。廚房也端來了他愛吃的油條豆漿。張璟前世是南方人,油條一般配甜豆漿。如果喝稀飯或者茶泡飯就配油條蘸醬油。油條剪成一寸長短,把蝦泥擠進去在油裡面復炸一遍。油條脆脆的,蝦泥軟糯鮮香。蘸上點醬油,真的人間美味。自從他這麼吃以後,府上和燕王府在早餐的時候就沒斷過這道菜。王妃評論張璟是天生貴胄,懂生活的。不管是王府還是宮裡面的太監和教養嬤嬤看到他都感覺這小孩兒像見過大世面一樣。
張璟吃穿上認真起來的都是很考究的。內衣必須是棉的,而且洗過以後要陽光暴曬加木錘擊打到軟綿才會穿。每天都要洗頭洗澡,弄的府上女眷也跟著一起洗。因為多洗頭不用在腦袋上薰香撲香粉。頭上沒味兒。雖然麻煩但是人看上去就精神。他還請了大夫在府上做供奉。每個節氣都要在菜裡面入各種溫補的藥材。男女還都不一樣。連大夫都說這孩子腦子怎麼長得,怎麼就懂得那麼多。
張璟一面吃早飯,一面用基地帶來的彩色鉛筆在a3列印紙上畫農莊的圖紙。這種紙因為吸水性不好,所以用毛筆的張輔不是很喜歡。張璟用a3裁了不少小本子。三十頁一本,然後配合一支炭筆。讓張輔給府中家兵和燕王府親兵營中的斥候用以描繪敵情。
張璟畫的是一個沒有具體資料的概圖。把房子的結構和房間分佈畫出來。至於具體尺寸由專業的來填補即可。等油條豆漿吃完,圖紙也畫的差不多了。張璟到張輔院裡面一起去王氏院中請安。王氏在喝張璟關照的每天泡牛乳的莜麥。莜麥就是裸燕麥,老外吃的是皮燕麥不太好消化。張璟讓廚房每天用莜麥泡牛乳再加了白糖。本來市面上能買到的糖最好的也是淡金色的。張璟教府上用黃泥水淋糖法以後,府中就只買那種黑砂糖回來再加工出白糖。燕王府也學會了這門手藝。燕王還為此設了一個大作坊專門製作這種白砂糖。這個作坊給張家算了兩成的乾股。一開始張玉還不敢要,直到王氏告訴他是兒子的功勞才算收下。
兩人給王氏請安,站立兩邊跟王氏說了下莊子的事情。王氏聽了以後對張璟說道:“鬥米恩升米仇,這個世界上你對人好並不代表別人都會感恩。有些事情考慮的時候注意自己身份就好。我聽說海淀那裡風景不錯,可以考慮修個別院。夏天家裡女眷也有個遊玩的去處。”
“是的,母親。我沒有想到,這就補上。地是夠的。營建有宛平縣衙的工房負責。我不想找府衙的工房,到時候全城都知道。麻煩大的很。”自從張璟搞出了裹了杜仲膠的輪子、白砂糖、棉布內衣以及各種精緻講究的吃食。城裡面的官宦富戶都盯著這小子。一旦有什麼新玩意兒出來就跟風。用過都很受用。總而言之,這小子是個會折騰很能來錢的主兒。
不一會兒,小王氏過來請安了。王氏搖了搖頭:“又晚起了?晚上都在幹嘛呢。”
小王氏:“看畫本呢,思榮齋出的聊齋。可好看了。還是彩色的呢。姐姐也該看看。大公子也在啊。”小王氏給張輔打了個招呼。張輔欠身點了個頭。張璟上前扶著小王氏上了羅漢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