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結果,只是給無佛寺添了無數香火而已。
釋如來給五山各取了名,為青龍、白虎、鳳凰、玄武、麒麟,以五靈為名,五靈拱衛,以築佛門靈山。
而同時,他又借移山令之能,引方圓千裡的地脈經五靈山彙入浮屠山,以增加浮屠山增長的速度。
釋如來不好意思再見火母,便派道濟、普渡二僧,乘坐黃金幅王,帶著移山令送回神蟻城,卻不想,火母又派人隨同二僧,帶回無數晶石,天材地寶,說是送釋如來的禮物。
釋如來一陣愕然,心道這女皇還真大方,將寶物歸庫,釋如為幹脆取了兩料“菩提仙蓮籽”給火母的人帶回去。
還好火母再沒有派人回禮,釋如來還真怕這樣送來送去的,送個沒完。
沒過兩日,有自稱血色的人,秘密送來一大堆的寶物,便離去,釋如來知道,這是邪眾生履行的約定。
如此,又是一翻忙碌,寺中再次從信徒中招收了五百個和尚,浮屠山的無佛寺,一時居然住不下這麼多人。
在釋如來的指示下,開始大修土木,不僅在浮屠山上增加了許多寺院,又在五靈山山上修建分寺,各寺名稱分別以五靈山的名字為名。
對於那些強烈要求要出家的女信眾,釋如來幹脆修建一個尼姑寺,將之安排在鳳凰寺中。
最讓釋如來激動的是,昆侖五友居然將他們的洞府搬到了五靈山上,各住一山巔,擺明瞭要守護禪雲境了,釋如來恨不得大笑三聲。
一時間,禪雲境聲勢無量,雖然對一些大勢力來說不值一提,但是,潛力無限。
如今,禪雲境佛門已經開始在雲州小有名氣,伴隨著釋如來醒世經綸的名聲,也有許多人幕名拜師而來,凡來入門者,都會被安排至禪雲境中,讓其讀經育佛,看其慧根,再收入分寺,其中佼佼者,再收入無佛寺。
而釋如來,將長生殿,安置在了屠浮山上空,五靈山供衛,將其改名為“大雷音寺”,為自己居所。
站在大雷音寺,他可以看到昆侖五友的洞府,一時間,六家經常往來,時常坐而論道,釋如來對五友,大論佛理,讓五友誠為拜服,五友修道,因無人指點,只憑前人只語,很長時間不得寸進,如今突遇一光明大道,何不誠服?
如今,無佛寺、以及各個分寺中,都塑有佛像,其中就有釋如來之金身,還有燃燈之金身,現在還只有兩尊佛。
這一日,昆侖五友突然請求拜入佛門,這可是樂壞了釋如來。
當下便封了昆侖五友為菩薩,專門為五人建了寺,稱為“蒼吾菩薩”、“道枯菩薩”、“玉竹菩薩”、“淩寒菩薩”、“玉華菩薩”,受世人香火祭拜,各寺中也添了五位菩薩的金身。
五友至此落下心,一心參悟佛門經典,漸漸地,幾人身上都帶上了一絲佛氣,出門時,也金蓮地湧,梵唱隨行,時常顯聖凡間,每每聲勢浩大,一城一地,眾生俯拜,在菩薩的佛威下,莫敢不從,傳下“菩提之種”,發展信徒。
釋如來趁此良機,派僧人行走人間,除強扶弱,在各地建造寺廟,招收信徒,佛教的勢力,以滾雪球般,不停地翻滾,很快,就覆蓋了小半雲州。
聲名,更是傳遍雲州,影響其他三州了。
和尚,光頭布衣,或是戒疤袈裟,成為了一個新的事物,卻又很快被人接受,反而,僧人的行徑,頗受人尊重,凡到過處,人們都會稱一聲“大師”。
釋如來凡間傳教,又沒有去幹擾各地勢力,各大勢力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更何況,他們正專心對付襲卷而來的獸族呢。
但是,佛教的大力擴張,還是給一些人帶來了恐懼,相應給佛教帶來的,則是重重的阻擋。
戰神殿,這個名字,第一次引起了釋如來的注意。
[哈!好久沒求過票了,是無顏見觀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