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聽丹青生再次提及以詩換米,賈成德本就發青的面孔,瞬間就變成了茄子色。盛怒之下,伸手就去搶丹青生手中的紙。
丹青生往後一躲,笑道:“賈大老爺似乎是看中這詩了。既然如此,便拿米麵來換吧。”
“我換個屁!”賈成德氣急敗壞的大叫:“來人,把這首歪詩給我撕了!”
賈成德身邊跟著的家丁當中不乏高手,但聽到他的命令,一個動的人都沒有。以蕭逸為代表的圍觀群眾,更是用看白痴一樣的目光看著賈成德。
文運灌注,紙如金鐵。能不能撕開尚且不論,也得看有沒有這個膽子。
……
文運代表文道,是天道的縮影。你撕毀一張紙,沒人會說什麼。但如果毀掉文運灌注的詩詞文章,便是對文道的大不敬之舉。哪怕是毀掉的只是一品詩文,也會遭受文人士子非議,甚至代表文道至高的文賢聖地都會介入。
別說賈成德,就算他兄弟左丞相賈成賢在這,也不敢動毀詩的心思。
要是文運詩詞真那麼好毀,當年丹奇雲所作詩詞,以及丹青生院試上所作詩詞,就不會讓賈成賢那麼火大……
……
望著賈成德那氣急敗壞的樣子,蕭逸突然心頭一動,猛然轉向丹青生。
這小子口口聲聲一詩換萬米,原來是因為這個!!
……
蕭逸才華本就不俗,只是來雍州之後精神過於緊繃,再加上些許微妙的妒忌情緒,才沒有看透丹青生的想法。可事情發展成現在這個局面,他哪裡還不會明白丹青生的打算!
……
大漢七十二州,地域遼闊,個把地方鬧點災情是再普通不過。雍州饑荒影響甚廣,但也只有燕南府周邊較為嚴重。只要軍隊有糧,府縣主城不亂,在朝野就掀不起風浪。賈家米行哄抬物價,囤糧不賣的事,有的是辦法遮掩。
可這首詩詞一出,情況便截然不同了。
丹青生在縣試所作的第一首《憫農》朗朗上口,訴盡農人辛苦,隱含教化之意。雖然未刻意宣揚,但現在已然四下流傳。而這首憫農之二,意境雖然稍遜,但與之前一首相呼應。詩出之後,傳播速度必將更勝前一首。
院試上的三品詩詞再怎麼毒,頂多也就是問候祖宗,不會真正讓賈家傷筋動骨。可這首卻關乎社稷民生,一旦形成氣候,賈家必將陷入眾矢之的。
說簡單點,丹青生就是持詩要挾,令賈家投鼠忌器,逼其就範。
……
想通其中關節,蕭逸雖驚嘆丹青生的決心和膽色,但還是暗自搖頭,並不看好丹青生這一招。
因為這種方式,實在太過簡單粗暴。
雖然有可行性,但基本要取決賈家的忍耐力。不管成與不成,這詩都註定會流傳,賈家以米換詩最多也不過降低影響而已。如果賈家人不管不顧,拼著魚死網破,這一招便毫無效果。
之前一首三品汙詩,已經令賈家顏面掃地。現在又來一首譏諷之詩,還真當賈家如此好相與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