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樂康這句開場話,眾人大眼瞪小眼,誰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會議現場有近百人,所有分公司老總,與一二級部門負責人都在這裡。
“那個……”丁彥宏見沒人發言,於是打起頭陣:“我們部門肯定不需要錢。”
“包括蹴得地圖這個專案,樂總要發射地圖衛星,購買拍攝飛機,我們自身的盈利也完全用不完。”
幾年以來,丁彥宏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不再伸手向總部要錢。
從錦繡科技成立之始,他的部門就始終只進不出。
産品沒有利潤不說,為十億使用者提供搜尋需求,投入的硬體成本,也是個天文數字。
隨著網際網路逐漸普及開來,尤其是大貓網上線之後,蹴得搜尋去年突然轉虧為盈,獲得76億美元的廣告營收。
這個結果,怎能不讓丁彥宏淚流面面。
集團沒有白白投入,樂康的眼光再次被證實,以目前的資料往後看,今年廣告營收將突破200億美元。
蹴得搜尋的廣告體系,是由樂康一手建立,不論使用者還是廣告主,無不對他交口稱贊。
在廣告的投放上,他做出與其他搜尋引擎相反的舉動,嚴格控制其廣告覆蓋率,與廣告顯示條數。
如果提升覆蓋率與顯示條數,就意味著使用者看到的廣告將大大增多。
其中很容易混進些無用廣告,甚至是負面廣告,會極大幹擾使用者獲取正常資訊。
蹴得廣告的覆蓋率大約是三分之一,也就是說,可能有三分之二的頁面,一個廣告也沒有。
在展示條數上,每個頁面也被極大限制,只有一到三條廣告。
樂康將廣告的盈利重心,放在提升廣告點選率,與提升廣告主支付費用的意願上。
他希望廣告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每顯示一條廣告,使用者都會主動去點選,並且在點選之後,覺得這正是我需要的東西。
同時,廣告主在這裡投放廣告,他們會發現非常高效,轉化率極其突出,自然也就更願意付費。
另外在收費策略上,蹴得使用競價排名模式。
在使用這個模式的過程中,樂康又做出許多創新與融合工作。
於是競價排名變為“第二私密競價”模式,而非公開競價。
因為公開競價模式會導致一個問題,哄抬廣告價位,引發惡性競爭。
大家搶著去買熱門詞彙廣告位,使之價格變得非常高昂。
再從蹴得自身角度來看,這樣會讓許多廣告位被賤賣掉,因為某些冷門詞彙,同樣具有廣告價值。
如果公開競拍,廣告主發現它沒人買,他們就會以非常便宜的價格買下,比方說一美分。
樂康使用的模式則不一樣,廣告主出價的時候,並不知道別人的價格,等時間到,大家一起舉牌。
然後蹴得會告知出價最高的廣告主,他贏了,但他不用支付自己的出價,而是在第二名的出價上,加上小小的零頭。
比如說他出價30萬美元,而第二名出價10萬美元,他則只需支付11萬美元。
這個方式非常高效,他會激勵所有人,給出自己心中合理的價位,並且成交價永遠低於贏家能承受的最高價格。
在這樣一套競價體系之外,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如何防止財大氣粗的廣告主去壟斷廣告位。
如果有人壟斷掉熱門詞彙,不管你搜尋什麼內容,結果都只會返回他自己的産品,比如說安全套。
為防止這類行為汙染使用者的頁面,蹴得廣告又引入廣告質量得分體系。
即便廣告主再有錢,他的廣告也會因為綜合分數太低,被排在高質量廣告的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