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王不願交出虎符,但慕容諒手持聖旨,又有三軍大元帥、三軍副帥為證,最終還是被迫交出了虎符。”
“他定不甘心,不收了他的兵權,朕心難安。”
遼陽王不回京,不就是在那兒等著機會,一旦京城生變,他就奪下兵權,坐擁半壁江山。
他怎會允許?
燕高帝又問道:“慕容諒真能牽制慕容忻?”
“端看慕容諒的能耐,若他連遼陽王都制不住,也枉費了陛下的一番栽培苦心。”
燕高帝一直心有疑慮,就怕他一個不慎,他的兒子們就上演當年朱雀門一樣的慘案。
他不想他們再重蹈舊路。
當年,他是迫不得已。
遼陽王與博陵王卻未走到那一步。
對博陵王,他有愧意。
這孩子一出生就沒了親娘,而他為了將培養成人,身邊就沒一個女人,性子執拗,有時候還行事霸道不講道理。
遼陽王則是在龐氏一族的呵護下長大,龐氏多有鼠輩,教得遼陽王也不大安分。
博陵王體弱,遼陽王一直覺得自己會成為最得勢的皇子,會成為儲君。
只是現下博陵王康複,遼陽王才多了這麼多的心思。
此刻,韓姬抓了幾只信鴿,又拿了一封插有雞毛的信件進來。
陳蘅道:“不必給我瞧,直接稟報。”
韓姬道:“訊息樓的人截獲麗妃傳給遼陽王的信,亦截下遼陽王妃的信。遼陽王很著急,已經第三次催問京中情況。”
“麗妃要遼陽王不要回京,說陛下心中的人選是博陵王,他是爭不博陵王的,讓他在軍中另謀退路。”
“遼陽王妃則意見不同,認為他應該回京侍疾,否則父病而不侍疾,將會失去民心。”
陳蘅問道:“那些書信呢?”
“我們的人抄錄了一番,將信鴿與信發出去了。”
“做得好!切勿打草驚蛇。”
“諾!”
韓姬將紙條與信件收入一個錦盒,那盒子上有機括,只有她與陳蘅知道開啟之法。
陳蘅繼續道:“殿下帶回的東西不要動,待他回府再作安排。”
韓姬道:“遼陽王失了右翼軍主帥之職,他會不會反擊奪兵權?”
“慕容諒一心想證明自己的不俗,雖不是好大喜功之人,他怎會將到手的兵權讓人,想從他手裡奪權,遼陽王定會費上一份力氣。”
她為了今日,步步為營,先是佔蔔,再是回憶前世點滴,能牽制遼陽王可不容易,也只有慕容諒這個人能用,換成任何一個,都沒有用。
慕容諒因年少紈絝,不能是裝還是真,這性子最是狂傲,現在知道陛下看重他,正想表現自己的才幹,和他搶奪,以他的性子,肯定不會禮讓,有慕容諒與遼陽王鬥,他這裡就輕省許多。
慕容諒有帶兵打仗的才幹,但他的妻子、母親都是厲害之人,尤其是他的妻子,沒有一點本事,也攏不住丈夫的心,能得他看重,更說明此女的不凡。
韓姬道:“慕容諒破格被陛下擢拔重用的訊息傳出後,平王妃就挑了幾位門客送往邊關襄助陛下。”
“不是平王妃挑的門客,是他妻子挑選。慕容諒的長子、妻弟此次也同往前往邊城了?”
“聽說他的長子出門省親去了,至於他妻弟,是作為門客之人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