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表妹,又見面了。”
袁東珠驚叫一聲:“這是莫恆之?”
陳蘅說不意外,這是假的。
謝大郎揖手道:“七月初六是家母的壽辰,恆之是來賀壽的。”
莫恆之入都城賀壽,不是去榮國府,而是住到謝家。
謝大郎恐人誤會,又道:“恆之是昨晚到的,聽說今兒王園書畫會開社,特來見見。”
陳蘅行了半禮,“見過各位郎君!”
除德淑以外,眾女郎紛紛行禮。
她指了一下桌案,“筆墨已備好,王世兄,請——”
王三郎抱拳道:“不知能一飽世妹的蘭書否?”
陳蘅點了一下頭。
二人各自走到案前,陳蘅從頭上摘下發簪,將自己的廣袖卡好,提筆沾墨,寫的是《桃花源記》,動作如行雲流水。
德淑、李倩聚在她周圍,目不轉睛地看著她的字。
這就是蘭書,看上去其形不似蘭,亦只是尋常的行書,可寫出的字來,卻有一種別樣的溫婉、孤傲與堅韌。
謝大郎、莫恆之、崔大郎在一旁靜立片刻,亦靜立在側,看陳蘅寫字,竟如一種享受,她很靜,渾身洋溢的靜謐氣息似能感染他人。
陳蘅幾乎是一氣呵成,一篇完整的《桃花源記》躍然於紙。
周圍靜得落針可聞。
不得過河的郎君們,在河岸踮腳張望。
陳蘅擱筆。
崔大郎道:“半年餘未見,永樂的書法又進步了,這書看似行書,卻有蘭之傲骨、堅韌與清雅溫婉,蘭書二字確實當得。”
陳蘅又取了一張紙,重新鋪好,提筆寫道:“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穢,更鄰細葉巧淩霜。根便密石秋芳早,叢倚修筠午陰涼。欲遣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注:蘇轍的《種蘭》,晉代沒有,此處只是一用,勿噴!)
謝大郎面露贊賞,更有訝異,“這首詩的字型,前所未見,這才是真正的蘭書罷?”
陳蘅未語。
此刻,王灼已經落筆,手裡拿著自己寫好的筆,恭謹地道:“還請永樂世妹點評一二。”
他看陳蘅的兩幅字。
陳蘅卻在看王灼的。
此刻,只聽有少女驚呼:“來人啊,救命啊,我家女郎落水了!”
“我家女郎落水了!”
莫恆之抬抬眉頭,只見河西岸立著幾個侍女,正在高呼喊救人。
王灼仿若未聞,這種女郎玩的把戲,他看得多了,為了謀到一門良緣,什麼手段都能使出來。
陳蘅看著王灼的書法,他的進步很大,可見這大半年是下了苦工夫的,與他的流暢、渾厚與風格高潔相比,自己不過是取巧,使出自使的蘭書,又讓看似尋常的行書有了蘭之神韻罷了。
“王世兄的書法,精進頗大,蘅甘拜下風。”
王灼搖頭,“世妹的書法,尤在我之上,尤其是蘭書蘭韻,令人驚豔。‘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義,不為莫知而止休。’灼不及世妹多矣。”
陳蘅垂首道:“世兄這幅字畫就贈予我吧?你這幅的大氣正是我所欠缺的。”
“世妹喜歡,灼深感榮幸,只是世妹的這兩幅字能否相贈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