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進!”她又喝道:“杜鵑,奉茶。”
杜鵑從一邊廂房出來,手裡提著茶壺。
唐正、錢武與前任縣令、縣丞進入花廳。
錢武將交接的簿子遞給陳蘅。
唐正不緊不慢地道:“自魏縣令、高縣丞打理永樂縣以來,糧庫虧空一萬二千石,錢財虧空三萬一千八十六兩,現經過商議,魏縣令承擔七千石糧食,二萬兩紋銀;高縣丞承擔五千石糧食,一萬一千兩紋銀,這八十六兩零頭就抹掉了,到底大家還都在官場為官。”
別人做了幾年縣令,十萬雪花銀,可他們倒好,朝廷已經很久沒有給地方官發俸祿,似乎忘了他們。
結果還擔了前任虧空糧食、銀錢的罪,替人背黑鍋。
有苦沒法說,不寫借條,不在交接簿子上畫押,郡主不給任職文書。
他們的官路可不想就這麼中途了,何況聽說那兩處地方都是富庶地。
別說是幾萬兩銀子,就是十萬兩,他們也得認,也必須拿到任職文書。
陳蘅接過賬簿,算看了一下。
錢武道:“這是二位縣令、縣丞寫的欠條,承諾一年之內償還此債。”
陳蘅笑了一下,“二位在朝為官,賬還是盡快了結的好,若是傳揚出去,對你們的名聲不好。”
他們在永樂縣,也得了一些好處。
比如,馮家欺男霸女的管事、莊頭,為了結案,沒少塞好處,他們最歡喜的便是有案子,一旦查下去,只有家資殷實的塞銀子。
陳蘅拿著他們的任職文書,他們不敢把自己貪來的銀錢拿出來抵債,更怕被人罵成貪官。
可是,虧空糧庫,他們依舊是貪官。
陳蘅又問:“官衙上下官員的官印呢?”
唐正沉吟道:“縣令掌印、縣丞官印,下官二人已經接手。”
陳蘅近來也特意打聽了一番,知主簿、縣尉、司法、司戶、典獄、司倉等都是有官印的,大小是官,大小也該有個憑證。
魏大仁有些緊張,“不瞞郡主,主簿、縣尉等官吏的掌印,下官接任時,就聽說丟了,只得縣令印、縣丞印。”
陳蘅面容微沉,“丟了?”
魏大仁、胡春來交換眼神。
是真丟還是假丟,恐怕只有他們才明白。
“聽聞永樂縣衙的小吏,多是魏、胡二位的親信、姻親。”
她笑。
與她玩這套,是想讓這小吏的官職繼續留給他們的親信。
司戶、典獄可是永樂縣人氏。
“回郡主,程司戶、陸典獄二人是永樂縣人氏,這小吏的官職……”
“永樂縣是本郡主的沐食邑,本郡主只任家臣,就算要選小吏,也會讓官府公開擇優選用,憑著溜須拍馬就想為官的——休想!”
陳蘅這些日子可不是白待的,她拊掌一拍。
燕兒顛顛地捧過一隻盒子,憤憤地沖兩位官員瞪了一眼。
說謊不靠譜!
陳蘅從裡頭拿出一頁公告,“這是三年前,縣衙張布的公告,說有死囚逃獄,上頭除了魏縣令的大印,還有典獄的掌印。”
錢武歪頭道:“魏縣令,你說你接任之時,這些掌印就丟了,這上面典獄官印從何而來?”